也许这次的120任务,我的急诊病人又会是假的
2017-03-10 来源:医脉通

作者:纳洛酮;来源:医脉通


救护车又出发了,也许这次的120任务,我的急诊病人是假的。


又是昨天晚上那个女的


早8:51,120急救指挥中心发来指令:高铁站广场,晕厥。救护车应声而出,向着淮河大道挺进。至之,一看,什么“晕厥”的病人,还是昨天晚上拉回急诊科在病区折腾了一宿的那个女人!


昨晚20:51,夜班出车人员也是接到指令,去了高铁站广场西北角一趟,看到一名中年女人,在那里“找碴”——原来,此人是高铁站北边一个村庄里的村民,由于建高铁站时占用了她家的地,至此结下了“梁子”,这女人从此就开了头,一不高兴,就过来闹事、砸场子,保安一来,她就倒地“晕厥”,广场保安也好,辖区的民警也罢,谁都拿她没办法,因为这个人,是在市里的精神病院,也是“挂了号”,有病案的。


这种人,不接,不行,因为120要配合广场安保、110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接了,也不行,这种人根本就是急诊科的隐患。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病人,只是背负着“病人”名义,借此逃脱法律责任、闹事的人。


昨天晚上,执勤的110撂下一句:“你们(120)不接走,出了事你们负责!”急救队员实在没辙,请示了一圈,汇报了医院的总值班,最后还是把这个女人接回了急诊科留观室。


“患者”李xx,女,48岁,晕厥。在急诊留观室,这个女人,既不用药,又拒绝检查。扬言:“明天我去砸门!”夜里只在病房里睡了一夜,早晨不知何时,就“逃跑”了。


果然说到做到。


昨天晚上就说今去砸门。


今天,就把人家大门给砸了!


这个女人拿着锄地的锄头,躺在火车站进站口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是个玻璃房,那女人砸烂了玻璃房的大门,正准备砸里面的电脑,被高铁站的保安人员控制住了,急救队员到达的时候,只见那个女人又躺在门口的水泥地上,正在大喊大叫。


“又是昨天晚上那个女的。”


“你们知道啊。”


“昨晚才在我们急诊科闹了一夜的。”


急救队员跟现场执勤的保安对话。


“你去不去医院?不是昨天晚上才从医院出来的吗?”急救队员俯身问道。


“不去!不去!”


不是我们不愿意拉她,是她不愿意去医院的!


120急救出车记录本上,又多了一条“拒绝来院”的记录。


突然晕倒的患者


120急救站,医护们正在值班时,突然,一个中年男人扶着一个中年女人来到护士站找医生。正当医护人员询问患者一般情况时,女人突然浑身一软,晕倒在男人身上!


众人七手八脚地把女人抬到隔壁的急诊留观室。


呼之不应,双目紧闭,晕倒在地……这人到底怎么了?医护人员脑子里瞬间出了一堆疾病,在高速转圈。


甭管怎样了,上监护、吸上氧,扎上液,查血糖……患者家属说是患者有青光眼,头痛、眼痛,之前才在医院里输了液的,看监护仪,血氧99%,脉搏78次/分,均匀有力、规律,呼吸也正常?


可是,病人她分明就人事不省的躺在那里,呼之不应的啊。


“你们快点给她打一针,上一次,就是那个医生给她打了一针,就好了!”


“别急!我们总得问清楚了才能给你用药啊,现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如果头痛眼痛,还是眼睛上的事儿,需要请眼科人员过来会诊,或是平稳了到眼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急诊科没有检查眼底的仪器。”主任在和患者家属沟通。致电眼科主任,人家说是没有接诊这个叫xxx的青光眼病人。


后来,患者家属开始“蘑菇”,要求医生给开一支止痛针,并反复说,上次就是打了一针“镇痛针”就好了,就回去了。一来二去中,患者家属终于说出患者发病的诱因:在家跟儿媳妇生气了!


早说啊,一针安定,一针镇痛,“患者”在留观室睡了一觉,说是好多了,也就回家了。


被儿子孝心“绑架”的腰痛者


上午八点五十的那趟车,空车而返。

其实,这次的呼救现场离医院并不远,坐公交车也就两站的路程,就是做出租车来院,也就是花个5元的起步价而已,很快就到医院了。

咳嗽一声扭着腰了,是这次患方呼救的直接原因。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这话一点也不假,透过窗口看世界,世间万象无奇不有。想要“开眼”的人儿,尽可以过来体验生活。

“腰痛”是这次“120”急救指令中凭呼叫“120”者的口述,在派车单上所下的初步诊断。


这个腰痛的老汉胖得很。他的腰痛应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之前也到医院检查治疗过,知道有这毛病。这次他本不想打“120”,但是儿子很孝顺,情急之下,见父亲当时呼痛,就顺手打了“120”。
医患双方交谈了几句,患者有意到距离较远、本地那家康复比较有名的医疗机构去看看。对于这种院前转运的要求,医护人员也见惯不怪,只是把“丑话”说在了前头:救护车转送可以,但按规定要交60元的转运费,患者一听到费用就瞪大了双眼:“120不是不要钱吗,免费送……”

“拨打120是不要钱,但救护车出动这么多人力物力,要收院前急救费……”护士试图跟患方解释。像你这种情况,完全可以自行来院,而无需动用救护车。更何况急救站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呼救者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按规定理应收取适当的院前急救费用,更何况不如此,随意、恶意浪费公共卫生资源的现象将更泛滥,120会沦落,会沦为有些人召之即来、挥之即走的“应召车”……

患者和家属这会儿脑子里转得飞快,如此一算账,这种情况下动用救护车上医院也忒不划算了。于是,患者坚决不同意医院,家属只好敷衍医护人员“再在家观察观察……”

“酒晕子”烽火戏诸侯

下午五点的这趟车,还是空车。

几个“酒晕子”,中午在一家深藏在都市村庄里的无名酒家喝醉了,就是不走,有的闹腾,有的睡觉。从中午一直折腾到现在,眼看着酒店就要开始晚宴了,这午宴还没有散伙。

较为清醒的看到其中一个昏睡不醒的酒友,似乎有些后怕和醒悟,就拨打了“120”,吵吵着要带他到医院输液、醒酒。

救护车七拐八拐地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几个醉鬼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有非要让他上医院的,有不赞同的,当着医护人员的面,又是一通扯不断、理还乱的混乱逻辑和酒后思维。这几人把昏睡者吵醒后,这人才不愿意到医院呢。


你们走吧,我没事儿!昏昏欲睡的醉鬼朝急救队员挥挥手,打发着全副武装的急救队员。


急救队员对这样的“患者”也不勉强,于是乎,本月的月报表上,又多了一次空车。


这就是急诊科,面向大千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有谁能有一双雄鹰的眼睛、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众多普通、急、危、重混淆的呼救患者中,识别出那些人即刻就有生命危险,哪些呼救者属于普通病症,哪些属于急危重症?哪些优先,哪些可以靠后?恐怕无人能先知先觉地判断得清。

这就是“120”急救工作的鲜明特色,这些120急救专有的特色,以前、现在,乃至将来还会一路伴随我们。


原创文章,点击获取转载授权。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