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人突发心梗家人对手术存异议 医生用职业生涯赌一条命》
日前,武汉7旬婆婆突发心肌梗死,老夫妻俩却迟迟不愿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儿子同意手术,但一时半会赶不来签字。眼看黄金救援的120分钟即将过去,上不上手术台,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老人怕花钱不愿手术 心肌梗死情况危急
5月31日上午10点左右,家住武汉光谷的73岁朱婆婆突发胸闷,老伴陪她到医院检查。从症状来看,医生初步判断是典型的心肌梗死,需要立即检查、手术。就在医生问诊时,血压高压从170降为80,心率从120次降为50次/分钟,情况十分危急。
此时,婆婆的老伴手足无措,不愿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爹爹事后向医生袒露了心思,他说,“老伴之前有冠心病,住了几次院,我以为只是吃药打针就会好,不晓得这次搞得这么严重,手术要花很多钱,我怕增加儿子的负担。”见爹爹不同意签字,婆婆也不同意。
医生轮番劝说无效,问出了老人儿子的电话,拨通电话,儿子在电话中表示,“不要听我父亲的。”他说,请医生按照老人病情需要,按照医疗原则,即刻进行检查和抢救,自己马上赶往光谷。
约12点30分,经医院医务处签字,老人被送往介入手术室开始穿刺,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心内科主任李东升为老人做了冠脉
13点,手术台上,医生开始为老人进行血管内球囊扩张,约半小时,手术结束,老人转危为安。之后,老人儿子赶到。
生命至上救人为先 医生盼患者多些信任
对于这场成功了的手术,医生欣慰之余,也有后怕。
在手术前,李东升也考虑过这台手术的风险。若是成功了,可能向家属有大量的解释工作要做;若是出现意外,自己和同事们的职业生涯会被“抹黑”,甚至陷入医疗纠纷。
然而,这样的念头,一闪而过。
“尽管有风险,但是生命权高于一切,这是出于医生的本能。”李东升记得,仅仅2个月前,同样的情况,出现心梗的是一位70多岁的爹爹,检查后,家属不愿意做进一步治疗,要求出院。出院后第三天,医生电话回访时得知,爹爹在家中猝死。
李东升介绍,该院
生命至上,救人为先,这是医生们条件反射般的选择,尽管进入抢救程序之后,医生将承担风险。“我希望,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哪怕是给我们一点点信任,一点点支持,愿意和我们共同承担风险,我们就心无旁骛地去给病人最恰当的治疗,义无反顾地去为每一条生命冒险。”李东升说。
16日上午,朱婆婆出院,医生把服药注意事项一一标注在婆婆的药盒上,夫妻俩握着医生的手连声道谢。(周雯 陈敏 李菡)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