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U25 率先解锁 | 全球视野下的前列腺癌精准治疗革新与多模式联合策略
2025-03-21
关键词: EAU25

2025年第40届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年会将于3月21日至2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作为欧洲规模最大、影响力首屈一指的泌尿外科学术盛会,此次EAU年会将汇聚泌尿学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前列腺癌领域,会议聚焦其前沿进展,涵盖诊断、治疗策略优化及新兴技术应用,凸显前列腺癌诊疗向精准化、微创化和多学科协作迈进。医脉通整理部分前列腺癌领域治疗进展,并编译如下,以飨读者。


摘要号 A0524:

针对晚期前列腺癌个性化治疗选择的综合转录组分类研究


研究背景:


在晚期前列腺癌(PC)治疗领域,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ls)和紫杉烷类药物疗效显著,但目前仍缺乏能够精准指导治疗选择的生物标志物。该研究通过对350名处于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420份组织样本进行全面的RNA表达谱分析,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以优化PC临床治疗决策。


研究方法:


对136例PC患者的穿刺活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样本进行了RNA测序分析。每个样本均通过靶向二代测序获取体细胞突变数据。基于大规模的mRNA-Seq数据,采用定制反卷积工具将样本分为管腔型(luminal type)或侵袭性变异型前列腺癌(AVPC),并构建整合分类系统以预测对ARPI的疗效。进一步对139例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和151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穿刺或前列腺切除样本进行转录组亚型分析,并在各亚组中开展生存分析与Cox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在136例样本中,68例(50.0%)被确定为管腔型,其余68例(50.0%)被归类为AVPC。研究发现SPOP基因突变样本中管腔型比例显著更高,而TP53改变、TMPRSS2-ERG融合及BRCA1/2改变样本中AVPC比例显著更高。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改变(包括BRCA1/2)在AVPC亚型中发生率更高。在mHSPC队列(n=139)中,与单纯ADT治疗相比,管腔型PC患者接受ARPI联合ADT治疗显示出显著生存获益(HR 0.20,95% CI 0.10-0.38,p <0.001);而AVPC患者接受ARPI+ADT治疗未见生存改善(HR 0.74,95% CI 0.40-1.37,p=0.365)。在未接受过ARPI治疗的mCRPC组(n=151)中,管腔型患者一线使用ARPI较多西他赛疗效更优(HR 0.42,95% CI 0.26-0.68,p <0.001),而AVPC患者接受ARPI与多西他赛的疗效无显著差异(HR 0.81,95% CI 0.49-1.34,p=0.413)。


研究结论:


在转移性激素敏感阶段,管腔型PC患者相比AVPC亚型可从阿比特龙恩扎卢胺治疗中获得更显著获益;而在去势抵抗阶段,多西他赛化疗仅使特定分子分型人群获益。研究进一步发现各亚型存在特征性遗传学改变,揭示驱动肿瘤异质性转录调控特征的遗传学改变,进而导致治疗应答差异。


摘要号 P621: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比较使用阿比特龙+/-多西他赛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直接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在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中的疗效


研究目的:


比较使用阿比特龙+/-多西他赛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直接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在局部晚期P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前瞻性入组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PC、临床分期为cT3a-cT4N0M0或任意cT、N1M0、年龄≤78岁、ECOG评分≤1分、自愿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且能够耐受新辅助治疗与手术的患者。该研究为一项非随机、非盲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新辅助治疗(LHRH激动剂+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3个月时复查PSA及MRI,若PSA未降至≤0.1 ng/ml或MRI评估临床分期未降至T2期以内,则追加3个疗程多西他赛化疗。完成6个月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直接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比较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其中微小残留病灶(MRD)定义为术后残留病灶最大径<5毫米。


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纳入38例及48例患者,初始PSA分别为30.60±32.04 ng/ml与22.28±19.50 ng/ml(P=0.141)。两组术前基线特征(年龄、PI-RADS v2评分、临床ISUP分级及临床T分期等)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无Clavien-Dindo分级≥2级的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显示,研究组有6例患者达到pCR,有8例患者达到MRD状态。pCR/MRD为36.8%。两组病灶最大直径分别为0.92±0.85 cm和2.92±0.89 cm(P <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阳性切缘率分别为13.3%和54.5%(P <0.001)。两组PSA持续状态发生率分别为15.8%和37.0%(P=0.03),术后辅助治疗率分别为15.8%和43.8%(P=0.006)。控尿功能恢复率分别为89.5%和52.1%(P <0.001)。


研究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PC患者,阿比特龙±多西他赛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较直接手术可更有效降低阳性切缘率与术后辅助治疗需求,但需要进一步随访以评估无生化复发生存期及总生存期获益情况。


摘要号 P622:

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


研究背景:


最新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新型新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PC病理学结局。本研究旨在通过真实世界多中心队列,评估该疗法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LAPC)患者的具体病理改善程度及预后效果,同时探讨新辅助治疗持续时间在该治疗框架内对总体疗效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该研究收集了来自4个治疗中心共407例LAPC患者的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主要研究终点为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生存期(CRPC-FS)及无转移生存期(MFS),次要研究终点为评估病理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灶(pCR/MRD)率。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临床终点,并行对数秩检验与Pearson双尾检验分析不同新辅助治疗周期亚组间差异显著性。


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36个月,全队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9个月。治疗周期分布:3个月(128例,31.5%)、4个月(36例,8.8%)、5个月(23例,5.7%)、6个月(213例,52.3%)及>6个月(4.7%)。3个月组pCR/MRD率为9.7%(11/113),>3个月组达19.7%(58/294)。治疗周期对比分析显示,>3个月方案较3个月方案显著改善临床终点:PFS(对数秩检验,P=0.0075)及转移无进展生存期(MFS)(对数秩检验,P=0.0069);pCR/MRD发生率亦显著升高(Pearson检验,P=0.018)。


研究结论:


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是LAPC的有效治疗方案。相较于3个月疗程,延长治疗周期可显著提升病理缓解程度,并改善PFS与MFS等临床终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