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呼吸学会(ERS)于当日时间201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ERS2019),众多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王广发教授会议期间分享了《中国介入呼吸病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的呼吸疾病
1.部分疾病流调
(1)肺癌:
➢粗发病率:49.35/100,000人口
➢粗死亡率:男性47.51,女性22.69/100,000人(2008)
(2)
(3)COPD:患病率8.2~13.7%(年龄>40岁)
(4)
2.中国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
➢1975年首次报告纤维支气管镜临床研究
➢1985年首次在学术刊物上介绍硬质支气管镜
➢1992年首次胸腔镜应用报道
➢1990年代中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生产国产镍钛合金支架
➢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首次报道了金属支架的临床应用
➢2000年后:球囊扩张、电烧蚀、冷冻、APC、激光
➢2005年可弯曲胸腔镜进入中国
➢2010年后:凸头气道内超声、窄谱成像、径向超声等……进入中国

钟南山院士在1976年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镜治疗技术变化情况
3.中国硬质气管支气管镜技术
➢2011年仅少数医院呼吸科装备硬镜
➢仅3家医院常规行硬镜下的介入治疗
➢认识到硬镜治疗的重要性,超过49家医院准备了硬镜

3.硬质气管支气管镜极大增强了困难气道的处理能力

4.金属支架不恰当应用于良性中气道狭窄带来的问题

支架气管上缘

隆凸处的右主支气管开口

左主支气管远端
4.中国的气道支架
➢1990年代中后期国产镍合金支架出现
➢覆膜及非覆膜
➢2014年Dumon硅酮支架及Mogometery T管进入中国
➢2015年Ultrflex支架进入中国

➢中心气道狭窄置入金属架后不能取出

➢金属支架治疗良性气道狭窄
➢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IBV活瓣治疗重度COPD
➢中国支气管热成形术的应用情况(截止2019.6.30)
2014年2月上市至今:
-27个省市
-95家医院
-687例病人
-1557例次手术
截止2019年6月30号尚未开展BT手术的省份为:海南,青岛,西藏
介入呼吸病学的技术分类
(1)基础支气管镜诊断技术
(2)高级支气管镜诊断技术
-TBNA、荧光支气管镜、EBUS、电磁导航
(3)治疗性介入呼吸病学技术
-电烧蚀、冷冻、激光、支架、球囊扩张、腔内治疗、光动力学治疗、硬质气管支气管镜技术、瘘口粘堵、局部药物注射……
-经皮气管切开术
(4)针对慢性气道病变的治疗技术
-肺减容术
-气道热成形术——哮喘
(5)胸腔镜技术
(6)肺部血管介入技术
(7)经胸壁介入诊断治疗技术
介入呼吸病学的未来发展
(1)以精准医学为终极目标
(2)以转化医学为创新手段
(3)以整合医学为临床实践
(4)肺癌早期介入诊断技术需要更多的转化医学研究
➢呼吸门控技术的发展
➢精准定位技术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新的成像技术
(5)支气管镜采样技术与现代生物学结合

●间质性肺炎机制的研究及生物标志的寻找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耐药监测
●肿瘤的诊断及分子分型
(6)肺癌早期技术需要整合(基于效果与卫生经济学)

(7)需要整合诊断和治疗技术
➢准确判断深度
➢准确定位
➢恰当的消蚀范围和深度
➢彻底的消蚀方法
➢肿瘤免疫的作用
➢长期疗效的确定
➢适应证的选择
(8)早期肺癌的微创消融技术

总结
中国介入呼吸病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多数的IP技术在中国已经获批并应用;众多患者人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激发了某些临床上的创新;未来各类技术的规范化及恰当应用是临床上的关键;长期应致力于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及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患者群体;借助这一优势中国应对世界介入呼吸病学界有所贡献。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