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指南(guideline)是
换言之,指南需要把握临床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导致其常常难以解答具体的临床问题。此时,专家共识(expert consensus)往往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世界中的临床实践,填补文献与患者之间的空白,并针对RCT因种种原因未能充分探讨的实战课题给出推荐意见。
日本临床神经精神药理学会(JSCNP)的认证会员均为临床精神药理学领域内学术活跃、专业知识笔试优秀的专家,截止至2019年8月共拥有277名认证精神科医师会员。2020年,JSCNP发布抑郁药物治疗的专家共识,围绕当前抑郁指南未能澄清的23个临床问题给出了推荐:
(背景阅读:抑郁药物治疗推荐:日本专家共识)
日前,由13名专家组成的JSCNP医学教育专家组确定了19个既往文献未能充分回答的课题,并邀请全部会员参与调研,最终形成了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277名会员中有141人完成了整套问卷,63.8%年龄在40-59岁之间。这些专家针对每种药物在各种具体临床情境下的使用给出了评分,其中1-3分为不同意使用,4-6分为中立,7-9分为同意使用。
95%置信区间(CI)下限≥6.5时,该药被视为此临床情境下的一线药物(1st),≥3.5时为二线药物(2nd),其他情况为三线药物(3rd);超过50%的专家给出9分时被视为最佳选择;评分在三组内分布均匀、p值≥0.05时视为无共识。
总体而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尤其是
▲ 阳性症状:
▲ 阴性症状:阿立哌唑(7.6 ± 1.6)为一线药物;
▲ 抑郁/焦虑症状:阿立哌唑(7.3 ± 1.9)、奥氮平(7.2 ± 1.9)、
▲ 兴奋/攻击症状:奥氮平(7.9 ± 1.5)、利培酮(7.5 ± 1.5)为一线药物;
▲ 预防复发:阿立哌唑(7.6 ± 1.0)为一线药物;
▲ 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阿立哌唑(8.0 ± 1.6)、依匹哌唑(6.9 ± 2.3)为一线药物;
▲ 对锥体外系反应易感的患者:喹硫平(7.5 ± 2.0)、阿立哌唑(6.9 ± 2.1)为一线药物。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项专家共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解读需谨慎。例如,专家共识尽管能解答高等级证据未能解答的问题,但循证学等级终究较低;参与者均为日本医生,可能存在某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处方习惯,进而影响结果的外推性;
以下以图表形式简要介绍该共识的核心内容,1st、2nd、3rd分别表示一线、二线、三线药物(仅供医药专业人士参考):
一、基于主要症状的选药共识
二、基于具体临床情境的选药共识
三、针对联用药或必要时使用(PRN)药物的选药共识
(续表)
文献索引:Sakurai H, Yasui-Furukori N, Suzuki T, Uchida H, Baba H, Watanabe K, Inada K, Kikuchi YS, Kikuchi T, Katsuki A, Kishida I, Kato M.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Japanese Expert Consensus. Pharmacopsychiatry. 2021 Jan 12. doi: 10.1055/a-1324-351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43494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