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舞蹈,警惕“下腰瘫”——防治策略有哪些?
2025-08-07 来源: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关键词: 下腰瘫

导读


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也称为下腰瘫,是指儿童在舞蹈下腰等活动中,脊柱过伸牵拉挤压脊髓所致的急性无骨折脱位的特殊类型胸腰段脊髓损伤。其为新的脊髓损伤亚类,已成为中国儿童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主要发生于10岁以下女童,多为完全性脊髓损伤,预后极差,常继发重度脊柱侧凸、髋关节脱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压疮等多种并发症。完全性脊髓损伤下腰瘫患儿继发脊柱侧凸的发生率高达97.7%,由于患儿正处于脊柱、胸廓及肺部发育的关键时期,诊疗不当可能导致脊柱畸形进行性加重及胸廓发育受限。本文总结了下腰瘫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下腰瘫“黄金4小时”超早期防治策略


目前针对下腰瘫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下腰瘫存在潜伏期,患儿在发病最初的数小时内可能神经症状轻微,大部分患儿未能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仍在自由活动或被老师要求继续进行下腰等训练,不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会加重原发脊髓损伤。因此,下腰瘫的预防成为重中之重,推荐“黄金4小时”超早期预防策略

①10岁以下儿童应谨慎参加下腰等极度过伸/过屈脊柱的运动;

②在下腰等训练中一旦摔倒,需平躺休息观察至少4 h,不能继续训练、坐起、站立等,以避免二次损伤;

③若有任何不适,如腰腿酸痛、乏力、麻木、感觉异常、腹痛、腹胀,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须立即送至大型医院(脊髓损伤)专科救治,转运过程中保持平仰卧位;

④儿童参加下腰等培训前,需经专科医师评估,并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脊髓栓系综合征(含隐匿性脊髓栓系)、关节松弛症、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过胖过瘦、腰背核心肌力弱等情况,中医称之为判断有无骨错缝、筋出槽;

⑤加强对培训机构和老师的同质化教育与监管(循序渐进、动态评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一对一等);

⑥家长要充分认识其严重风险,正确认识素质教育,顺其自然、勿盲目跟风内卷;

⑦承担国家政策制定等职能的部门需进一步编制和健全相关指南、规范及教材。


下腰瘫目前尚无高级别证据支撑的明确有效的治疗策略,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脊髓高压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B级、A2级(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成像提示脊髓纤维束未完全横断)患儿,推荐“黄金4小时”超早期治疗策略

①脊髓保护:可试行腰大池持续灌洗引流适量脑脊液,在降低脊髓内压、改善脊髓的血流灌注、减轻脊髓缺血状态的同时,脉络丛每日产生的新鲜脑脊液可部分替换富含炎症因子的脑脊液,以改善恶劣微环境;可试行地塞米松鞘内给药以减轻局部炎症因子风暴;亦可考虑溶栓、扩血管、局部低温、维持适当的平均动脉压等方法。

②早期充分减压:相对于经典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高压征三主征为瘫痪、脊柱不稳、脊髓压迫,即急诊手术指征;两项检查为腰穿脑脊液静水压>200 mmH2O(1 mmH2O=0.0098 kPa)、椎板或脊髓外近红外检测脊髓血氧饱和度<58%。行椎板、硬脊膜或脊髓切开减压手术的指征为硬膜下/髓内血肿、脊髓广泛水肿、坏死。对于下腰瘫AIS B级、A2级(脊髓纤维束未完全横断)患儿,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借鉴经典外伤性脊髓损伤早期充分减压的手术原则,行椎板、硬脊膜、脊髓切开充分减压及硬脊膜扩大成形术,椎板减压手术可选择全椎板切除或单开门手术;亦可考虑适当松解或切断终丝、齿状韧带、骶尾部硬脊膜与骶管的纤维固定结构等,以减轻对脊髓的牵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等.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继发脊柱侧凸防治指南[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5,18(7):577-59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
热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