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优先之选”。
失眠是如何定义的?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指出,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功能或引起躯体不适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达到一定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并且达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本文所涉及的失眠,是作为一种疾病并且需要进行干预的)。
失眠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成人入睡潜伏期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h),症状每周至少出现3次,并且必须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或日间的痛苦体验。
失眠引起的日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焦虑情绪等。部分人群虽然睡眠时间较短(如短睡眠者),但没有与失眠有关的日间损害症状,不应被诊断为失眠。如果失眠是由于其他睡眠⁃觉醒障碍、精神障碍、其他医学情况或某种物质或药物引起的,也不应诊断为失眠,只有当失眠是临床关注的独立症状时,才诊断为失眠。
如何对失眠进行评估?
2023版指南指出,失眠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等手段。
详细的病史采集应:包括失眠表现形式、失眠程度、病程、失眠诱发和加重-缓解因素、睡眠觉醒节律、治疗情况及其他。例如,失眠表现形式包括入睡情况、夜间觉醒次数、早醒及睡眠中异常动作和行为情况;日间功能损害是否有精神和体力状态、工作和学习情况,有无日间思睡。失眠程度包括平均每周失眠的次数,每晚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每次觉醒持续时间、最后醒来的时间等。
体格检查:旨在了解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包括常规体格检查、
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可纳入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方法。
主观评估:包括睡眠日记及一系列针对睡眠及情绪状态的自评与他评量表,睡眠日记是失眠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诊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量表。
客观评估:包括
失眠如何选择药物治疗?
失眠的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组胺H1受体药物、具有镇静作用的
BZRAs除包含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如
DORA在2023版指南中的位置较2017版指南提前,并增补莱博雷生及达利雷生相关推荐。目前已经进入临床的三种DORA包括苏沃雷生(B 级证据,Ⅰ 级推荐)、莱博雷生(A 级证据,Ⅰ 级推荐)和达利雷生(A 级证据,Ⅰ 级推荐)。DORA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观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延长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持续时间,改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无次日残留,对认知及呼吸影响小,均可应用于有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
2023版指南仍不推荐将褪黑素作为失眠的常规治疗药物,并指出长期使用褪黑素可影响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大剂量褪黑素(10 mg/d以上)可抑制性激素分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雷美替胺(雷美尔通)和特斯美尔通(他司美琼),无依赖性及成瘾性,无戒断症状及呼吸抑制作用,次日残留作用少,适合用于合并存在睡眠呼吸障碍及COPD的失眠患者(A 级证据,Ⅱ 级推荐)。
抗组胺H1受体药物可穿过血脑屏障,与脑部的H1受体结合,作为非处方药物用于妊娠呕吐的治疗,通过对中枢神经活动的抑制起到镇静催眠作用,也可改善妊娠患者的失眠,但应慎用于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部分重点介绍了
针对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
麻醉类药物中,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失眠如何治疗?
2023版指南指出,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能显著改善孕妇的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妊娠期妇女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安全性缺乏资料。所有non‑BZDs均为美国FDA妊娠期用药分级中的C级,只有在明确其获益可能胜于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才能谨慎使用;大多数BZDs为D~X级,妊娠期禁用。苯海拉明为B级,可用于妊娠期呕吐,同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治疗妊娠期失眠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哺乳期慎用镇静催眠药物,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目前尚缺乏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失眠的物理治疗研究证据,因此暂不推荐。
2023版指南推荐意见如下:(1)妊娠期和哺乳期失眠患者首选睡眠卫生教育, 推荐CBT‑I(A级证据,Ⅰ级推荐);(2)CBT‑I 不满意或者难以依从时可以选择non‑BZDs(D级证据,Ⅱ级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