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 ml时,称为
腹水的诊断和评估
肝硬化腹水可根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 症状和体征:肝硬化患者近期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或原有症状加重,或新近出现腹胀、双下肢
•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
• 肝硬化性乳糜性腹水:外观呈乳白色,腹水的甘油三酯水平超过200 mg/dl(11.11 mmol/L)支持诊断,<50 mg/dl则可排除诊断。
• 血性腹水:定义为腹水红细胞计数>50000/mm3。
诊断腹水后,需对腹水的性质和量以及是否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进行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性腹腔穿刺。
• 腹腔穿刺:对新发肝硬化腹水,排除禁忌证后均应行诊断性腹腔穿刺,以明确腹水性质,排除SBP的可能。
• 实验室检查:腹水实验室常规检查包括细胞计数、分类、总蛋白和白蛋白定量等。
腹水如何分级?
临床上可根据腹水的量进行分级:
• 1级(少量):仅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患者一般无腹胀表现,查体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下腹水位于各个间隙,深度<3 cm。
• 2级(中量):患者常有中度腹胀和对称性腹部隆起,查体移动性浊音阴/阳性,超声下腹水淹没肠管,但尚未跨过中腹,深度3~10 cm。
• 3级(大量):患者腹胀明显,查体移动性浊音阳性,可有腹部膨隆甚至脐疝形成,超声下腹水占据全腹腔,中腹部被腹水填满,深度>10 cm。
此外,根据腹水量、对利尿药物治疗应答反应、肾功能及伴随全身疾病的情况,临床上大致可将腹水分为普通型肝硬化腹水和顽固(难治)型肝硬化腹水。
腹水的管理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目标是腹水消失或基本控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一线治疗:进行病因治疗,并限制盐的摄入(4~6 g/d),合理应用
• 二线治疗:合理应用缩血管活性药物和其他利尿剂,如
• 三线治疗:
• 顽固型腹水:推荐三联治疗,即利尿药物、白蛋白和缩血管活性药物。不推荐使用
• 肝硬化性乳糜性腹水:应筛查其他导致乳糜性腹水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病因治疗。需进行饮食调整,给予低盐、低脂、中链甘油三酯高蛋白饮食,减少乳糜的产生。特利加压素及
• 肝硬化合并血性腹水:主要治疗为控制基础病因,可使用特利加压素及生长抑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33(10):1847-1863.
2. 高方博, 白朝辉, 林苏, 等. 《2020年英国胃肠病学会与英国肝病学会指南:肝硬化腹水管理》摘译[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37(02):302-303.
3. 王磊.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治[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38(09):1956-1961.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硬化诊治指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35(11):2408-242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