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翠教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篇
2022-07-20 来源:医脉通

本文经曹红翠教授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导读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因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慢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临床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无根治办法,发展到肝衰竭可行肝移植治疗。成体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拥有独特的低免疫原性、重要免疫调节及抑炎功能,其治疗自免肝临床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概述了PBC及未来MSC治疗PBC的临床应用。


一、认识PBC


PBC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种,主要累及肝内的小胆管。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出现了免疫失衡导致的,简单而言,就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将正常机体细胞误认为外来侵略者,从而进行了攻击,这种攻击使得胆管上皮细胞萎缩,胆管硬化,从而出现肝内胆汁淤积,肝脏硬化。


PBC主要在女性中发病,超过90%的PBC患者是女性,且发病年龄多为30到65岁,PBC有家族聚集倾向,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00倍,30%-50%的无症状患者通常在常规检查中被发现。


符合以下三个标准中的两个,即可确诊为PBC:

1. 存在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证据(主要是血清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且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肝外或肝内大胆管梗阻;

2. 抗线粒体抗体(AMAs)/AMA⁃M2亚型阳性,或其他PBC特异性自身抗体(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

3. 组织学上有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和小胆管破坏的证据。


PBC患病可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临床前期,只有AMA阳性,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

• 第二阶段为无症状期,生化指标出现异常,但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 第三阶段为症状期,患者出现黄疸、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也可见干燥综合征,从出现症状起,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五到八年;

• 第四阶段为失代偿期,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胆红素进行性升高。


PBC患者的一般治疗主要是增加营养,补充脂溶性维生素、钙剂等。熊去氧胆酸为目前唯一推荐的治疗PBC的药物,应早期应用,可延缓疾病进展。


二、MSC治疗PBC的临床应用


对于晚期的难治型PBC,目前一种研究方向是使用MSC对其进行治疗。MSC属于干细胞的一种。干细胞是人进化发育的最小单位,从人们还是颗受精卵时就已经出现了,在干细胞不断分化成各种组织和细胞之后,胚胎就形成了。而MSC作为干细胞的一份子,来源多种多样,比如骨髓、脂肪、脐带、胎盘等。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十四种干细胞药物上市,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当中,也都开展了干细胞的研究,比如PBC。


研究表明,MSC可低表达某些共刺激因子,使它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在进入体内后,不会遭到机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在体内,MSC具有主动趋化性,会主动迁移至损伤部位,之后,MSC可以利用自己的多向分化潜能,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MSC还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肝细胞的损伤修复和功能恢复。MSC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调节固有免疫,保护组织免受损伤。除此之外,MSC也能通过抑制B细胞及T细胞,增强调节性T细胞功能,达到调节细胞免疫的效果。


相信随着对MSC治疗PBC相关研究的深入,MSC在临床上的使用一定会成为更多患者的福音。


1658310345668134.png

曹红翠 教授

•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从事干细胞与肝损伤修复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开展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ALF)小型猪研究。并通过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手段揭示了ALF发病机制以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作用机制。

• 主持国家重大研发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9项。

• 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World J Stem Cells和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杂志编委;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杂志Associate Editor(Surveillanc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ection)。

• PBC相关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课题编号:2020YFA0113003)。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奉春, 王立, 帅宗文, 吴振彪, 张文, 张卓莉, 林进, 赵岩. 代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疗规范(2021).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8): 709-715.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12): 1024-1037.

3. Chengmei He, Yanlei Yang, Kunyu Zheng, Yiran Chen, Suying Liu, Yongzhe Li, Qin Han, Robert Chunhua Zhao, Li Wang, Fengchun Zhang. Mesenchymal stem cell-based treatment in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underlying roles,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Ther Adv Chronic Dis. 2021; 12, 2040622321993442. DOI:10.1177/2040622321993442 

4. Aleksandar Arsenijevic, C Randall Harrell, Crissy Fellabaum, Vladislav Volarev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s New Therapeutic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Anal Cell Pathol (Amst). 2017; 2017, 7492836. DOI:10.1155/2017/7492836 

5. Chen W,  Zhu J,  Lin F,  Xu Y,  Feng B,  Feng X,  Sheng X,  Shi X,  Pan Q,  Yang J,  Yu J,  Li L,  Cao H. Human 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delay H2O2-induced aging in mouse cholangioids. Stem Cell Res Ther. 2021 Mar 22; 12 (1), 201. DOI:10.1186/s13287-021-0227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