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对话 | 医路同行 ——2025移植后感染中外学术交流系列会议总结报道 ​
2025-09-19
关键词: HSCT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新型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疾病领域的应用持续拓展,显著改善众多血液病患者的生存预后。然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作为此类治疗后最常见的病毒感染类型之一,给临床实践带来了重大挑战。为深入剖析移植后感染痛点,及时传递国际指南最新诊疗理念,促进最新证据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助力我国移植及细胞治疗后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医路同行——2025移植后感染中外学术交流项目”分别于8月11日、8月20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两场专题研讨会,深度聚焦移植及细胞治疗后CMV管理新进展。


两场会议分别邀请来自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佟红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宋献民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邀请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Johan Maertens教授分享欧洲白血病感染会议(ECIL)第十版CMV感染管理指南(ECIL-10 指南),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胡晓霞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昱教授分享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疗法后CMV感染管理新进展。


0f2e0251420f6b8ce2cccf7f431a6ee8.png

马军教授


fdca633958002bec19cb05f2f3978e32.jpg

姜尔烈教授


d61f82f19516c65b18c5f0907b1b90be.png

佟红艳教授


3c22c7974fe9e278a740b384b7e8c725.png

宋献民教授


d1127c4da7c62aafa1743f2b4da66b52.png

Johan Maertens教授


欧洲白血病感染会议(ECIL)小组的创始成员和现任主席,欧洲医学真菌学联合会(ECMM)会员和现任秘书(董事会成员),国际免疫受损宿主学会、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学会、癌症支持性护理多国协会、美国血液学学会、欧洲血液学协会以及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协会(EBMT)的成员


会上Johan Maertens教授围绕ECIL-10指南的重要推荐进行了详细的阐释。Johan Maertens教授重点提及,尽管目前普遍预防策略已广泛应用于HSCT后CMV管理,但近期有临床研究报道显示,普遍预防后的迟发性CMV以及EBV再激活的问题难以忽视,且难治性CMV感染仍给移植后管理带来挑战,对此,ECIL-10 CMV指南做出了以下推荐,希望能给临床管理带来新的变革,具体如下:


1)监测:在移植后的前100天内,应至少每周监测一次CMV-DNA血症,且必须在同一平台、同一种标本类型上监测(AIItu);


2)预防:推荐对所有CMV血清学阳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常规给予来特莫韦预防(AI);


3)抢先治疗:对于不适合接受缬更昔洛韦(BI)或膦甲酸钠(BII)治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考虑使用马立巴韦


4)难治性/耐药性CMV疾病:马立巴韦可有效治疗难治性/耐药性CMV感染和疾病,且副作用风险低于其他药物(成人:AI;儿童:BIIt)。


此外,一旦怀疑患者发生耐药,应通过基因分型进行确认,且建议在耐药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即应更换治疗方案1


196163ac3923878cfc12e9321c5b8f42.png

胡晓霞教授


59c6f1265f2bee123a7a03974aaafb71.png

王昱教授


胡晓霞教授王昱教授分享了HSCT及细胞疗法后CMV感染最新进展。一项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探讨了中国HSCT后CMV感染抢先治疗现状,结果提示,尽管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等药物仍是临床最常用的抗CMV药物,但其治疗相关毒性大、不耐受患者比例高2。2025年EBMT大会上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临床中多数医生认为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肾毒性风险是影响药物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3。另一项研究显示,基于综合的获益-风险,临床上有更多医院倾向于在HSCT后CMV感染患者中使用马立巴韦而非缬更昔洛韦作为抢先治疗药物4


会议中也分享了最新发布的2025年美国移植与细胞治疗学会(ASTCT)CMV指南5的更新要点,重点内容总结如下:


1)难治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针对不耐受(如出现骨髓抑制和肾损伤)或有不耐受风险的患者(C-III)以及难治性/耐药性CMV感染(A-I)的移植患者推荐使用马立巴韦;对于某些复杂的耐药/难治性CMV感染患者,可考虑短期联合使用膦甲酸和马立巴韦,随后转为马立巴韦单药治疗,以增强对高病毒载量或持续性病毒血症的控制(C-III);儿童耐药/难治性CMV感染的管理应参照成人HCT受者的治疗建议(C-III)。


2)巨细胞病毒筛查、预防:对于间歇性低水平CMV DNA血症(blips),可以继续使用来特莫韦并暂缓抢先治疗,因为这类病毒血症可能自行转为阴性(C-II)。


3)CAR-T细胞治疗受者的CMV管理:建议在高危CAR-T细胞治疗受者中,于细胞输注后2至6周内进行CMV监测(B-II);不推荐在CAR-T细胞治疗受者中使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D-III)。


会议还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作为讨论嘉宾,共同探讨移植后CMV管理的热点话题。在讨论环节,Johan Maertens教授与国内专家展开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中外临床实践中HSCT患者CMV预防后EBV的再激活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移植患者中EBV的感染更为常见。但鉴于CM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较大且治疗路径及方案较为清晰,因此建议临床中优先管理CMV,然后再处理EBV。Johan Maertens教授在讨论中还强调,在CMV病毒载量较高的情况下应及时考虑使用强效抗病毒药物(如马立巴韦),且马立巴韦治疗难治性CMV感染的耐受性较好,临床研究中患者治疗8周仍然安全可耐受。此外,与会专家们还针对抗CMV治疗不耐受人群特征、复发性CMV感染、CAR-T后CMV感染管理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国内移植后抗CMV的规范管理献言献计。


本次中外学者的交流不仅剖析了移植及细胞疗法后抗CMV管理方面的痛点难点,也为更广泛且深入的国际间医学交流协作搭建了宝贵平台,通过中外专家交流分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实践经验,未来有望不断提升抗CMV治疗水平,惠及更多移植患者。


参考文献
1.Ljungman P, Alain S, Chemaly RF,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25 Apr 3:S1473-3099(25)00069-6.
2.Lin R, Wu J, Liu Q. Front Microbiol. 2025 Apr 3;16:1518275.
3.Miguel-Angel Perales, et al. 2025 EBMT. AbstractA250.
4.Miguel-Angel Perales, et al. 2025 EBMT. Abstract A188.
5.Khawaja F, Zamora D, Yong MK, et al. Transplant Cell Ther. 2025 Jun 26:S2666-6367(25)01268-0. ​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