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年会于2023年9月27日至30日在希腊雅典召开,大会致力于促进
近年来,MM治疗选择不断丰富,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对于符合适合移植条件(TE)NDMM患者,随着CD38单抗、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药物的出现,ASCT联合新药治疗为其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和更高的生活质量1。
真实世界中NDMM的治疗模式与结局
真实世界研究对于现实世界中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对临床实践中治疗的潜在获益或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大会上报道的一项来自印度的真实世界研究中2,大多数NDMM患者没有接受ASCT(90.56%)以及维持治疗(71.35%)。78%患者一线接受VCD治疗方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OS)(估算)分别为3.337年和5.043年,低于既往文献报道。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维持治疗与更好的OS显著相关。
在另一项评估中国TE NDMM患者不同缓解深度和预后的真实世界研究中3,纳入的656例患者均接受以新药为基础的诱导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1个月后,移植组较非移植组3年PFS率和OS率显著提高(3年PFS率;68.15% vs 32.17% [P=0.0001]),3年OS率;84.29% vs 47.76% [P=0.0001]),移植后患者总体缓解率(ORR)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40.23%部分缓解(PR)患者改善至完全缓解(CR)/严格意义的CR(sCR)(CR/sCR+MRD-(微小残留病阴性):14.94%,CR/sCR:25.29%),25.29%PR患者提高至非常好的PR(VGPR),43.80%VGPR改善为CR(CR/sCR+MRD-:15.70%,CR/sCR:28.10%)。接受MRD评估的150例患者中,标危组和高危组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和45个月(P<0.001)。36个月OS率分别为95.2%和78.9%(P=0.001)。总体而言,移植后达到深度缓解的NDMM患者获得了更长PFS和OS。
CD38单抗联合诱导治疗
助力TENDMM深度缓解
对于TE NDMM患者,诱导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控制疾病和尽可能达到深度缓解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对新方案的探索从未停止。目前国内外指南针对TE NDMM患者推荐的诱导方案主要为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免疫调节剂(IMiDs)的三药联合方案。近年来免疫疗法的迅速发展为MM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在三药联合方案中加入CD38单抗的四联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
在一项评估
近期《Blood Cancer Journal》杂志上发布了POMACE研究结果6。研究显示,硼替佐米、
SKylaRK研究是一项评估
图1. SKylaRK研究中Isa-KRd诱导治疗缓解情况
目前对于TE NDMM患者接受三联和四联诱导方案对后续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的影响尚不清楚。一项来自GMMG HD6和HD7研究的单中心经验研究评估了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RVd)和联合Isatuximab(Isa-RVd)或Elotuzumab(Elo-RVd)的四联诱导治疗方案对PBSC动员和采集的影响8。结果显示,Isa-RVd组中没有患者发生干细胞动员采集失败,相比RVd,Isa-RVd组中
图2. 三联或四联诱导治疗后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
以CD38单抗为基础的四联方案显著提高持续MRD阴性率,为高危NDMM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
尽管MM的生存率在过去十年中有了显著提高,然而高危MM患者生存预后仍然较差。MRD是NDMM重要的预后指标。持续MRD阴性可作为长期预后的替代指标,是克服高危MM不良预后的方式之一9。
本次大会报道了一项卡非佐米、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KPd)作为高危MM患者维持治疗的II期研究结果12。研究显示,在基线时,24.1%的患者获得CR及以上的缓解,经KPd维持治疗后≥CR率提高至89.7%。至最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84个月(范围:0.0-13.34)。在可评估的15例患者中,10-6和10-5阈值MRD阴性率为66.67%和86.67%。中位随访时间从研究开始超过30个月,从诊断开始超过40个月时,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且没有新的安全性信号。结果显示,KPd方案作为高危MM患者的维持治疗是安全有效且可耐受的。
GMMG-CONCEPT是一项研究者发起的II期研究,旨在评估Isatuximab联合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sa-KRd)在高危NDMM患者中MRD阴性率。中期分析结果显示10,Isa-KRd诱导治疗在高危NDMM 患者中取得了较高的MRD阴性率,巩固治疗后TE患者和不符合移植条件(TNE)患者MRD阴性率分别为67.7%和54.3%。任意时间点TE组MRD阴性率高达81.8%。12个月持续MRD阴性率分别为62.6%(TE)和46.2%(TIE)。中位随访44(TE)和33(TIE)个月后,两研究组中位PFS均未达到。研究证实,采用诱导、长期巩固和多药维持方案的治疗策略可为高危NDMM患者带来较高且持续的MRD阴性率以及PFS获益。
图3. GMMG-CONCEPT研究中患者MRD阴性率
IFM 2018-04研究旨在评估D-KRd诱导/巩固序贯双次移植的强化治疗在高危NDMM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11,D-KRd诱导治疗+双次移植后患者81%患者获得CR/sCR,在可评估患者中,MRD阴性(10-6)率达94%。中位随访32个月后,30个月的PFS率和OS率分别为80%和91%,非血液学3/4级TRAE(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专家点评
靳凤艳 教授
诱导治疗是NDMM治疗中最关键的一步。选择合适的诱导策略对于NDMM患者长期生存尤为重要。以PI、IMiD和地塞米松为主的三联方案仍然是目前的标准治疗,但最新研究数据表明,三联方案中联合CD38单抗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以CD38单抗为基础的四联方案可实现早期深度缓解,进一步提高PFS。目前高危MM患者疗效不佳仍然是临床上未被满足的需求,四联方案一线诱导和巩固联合ASCT在高危患者中可达到更深缓解率、更高的MRD阴性率以及持续的MRD阴性率,为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带来希望。除了CD38单抗,抗体偶联药物、新型双特异抗体等新型免疫治疗在TE NDMM患者探索中也表现出临床获益,值得关注。
靳凤艳 教授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卓越人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 副秘书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血液学专家委员 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多发性骨髓瘤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联盟 & 抗淋巴瘤联盟 委员
美国血液学会(ASH)国际会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获吉林省科技厅自然成果奖二等奖
参与多项多发性骨髓瘤指南的撰写
*Isatuximab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获批
审批号:MAT-CN-233059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