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运动处方?这几个方面要清楚
2025-10-27

门诊心脏康复在整个心脏康复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门诊运动康复是门诊心脏康复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心血管疾病患者门诊运动康复专家共识》,以提升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门诊运动康复的科学性。关于运动处方的制定,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运动训练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运动训练的适应证


包括慢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后,无论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弥漫性冠心病;不完全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疾病(无法进行完全血运重建)伴有缺血;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已通过手术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已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心脏病;植入同步化装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或心脏起搏器后;接受过外科瓣膜手术或经皮植入人工瓣膜的瓣膜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术后;主动脉介入或外科手术后;心室率控制的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


2.运动训练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包括心肌梗死


(2)相对禁忌证包括左主干中‑重度狭窄,室壁瘤,心室率未控制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近1周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未纠正的医疗状况(重度贫血、电解质失衡),静息状态血压>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静息状态伴有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缺乏耐心配合。



运动训练的组成



运动训练通常由热身阶段、运动阶段和放松阶段组成。


热身阶段通常持续5~10 min,由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组成。此阶段的运动心率多为储备心率的30%~40%且主观用力程度分级(RPE)


image.png

图1 主观用力程度分级(RPE)量表评估细则


运动训练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和平衡训练,选择哪些运动形式主要取决于前期的评估结果和本次运动训练的目标。运动阶段持续时间根据运动强度而异,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运动持续时间则越短,一般有氧运动时间为10~60 min/次。


运动阶段结束后即进入放松阶段,放松阶段的目的是让身体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如心率、血压和摄氧量)。低至中等强度的柔韧性练习,如静态拉伸也可以在放松阶段进行,以帮助身体平稳地进入放松的生理状态。



运动处方制定原则



制定运动处方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运动训练计划。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的建议,运动训练参数的制定应遵循FITT‑VP原则,其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运动量(volume)和进阶(progression),见下表。


表 运动处方的FITT‑VP原则

image.png


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

(1)在每次运动前后,应进行5~10 min的热身和放松训练,包括动态和静态拉伸,以及轻度或极轻度的有氧活动;

(2)有氧运动是指通过大肌群节律性收缩,持续激活机体有氧代谢系统,以实现能量消耗、心肺功能改善及代谢危险因素调控的运动形式,如有条件建议训练涵盖上肢和下肢的多个大肌肉群;

(3)应考虑的安全因素包括个体的临床状况、风险分层、运动能力、不良事件(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风险、肌肉骨骼受限因素和认知/心理障碍;

4)心肌缺血有较多类型,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由运动训练诱发、休息后或服用硝酸甘油可以缓解的心绞痛,这种情况需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需优先完善临床诊断评估;

(5)如果在体能测试阶段已确定了中高危风险的阈值(如在运动测试过程中心绞痛发生的阈值、缺血性ST段压低>1 mm的阈值、恶性心律失常的阈值、血流动力学反应异常的阈值等),则运动训练的强度需要低于该风险事件出现的强度,靶心率需要低于风险事件对应心率10次或更多。





图片


>>>直接点击阅读:心血管疾病患者门诊运动康复专家共识


来源: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血管疾病患者门诊运动康复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53(10):1099-111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