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这10个“坑”,一个也不能踩!
2025-03-31 来源:郭艺芳心前沿
关键词: 高血压

来源:郭艺芳心前沿


全球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虽然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病,它却是导致心脑肾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很多人对它一知半解,甚至掉进了防治误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高血压防治的10个“坑”,帮助大家科学控压。


误区1:没症状=没危险?错!


有人血压飙到180mmHg也没感觉,但这不代表安全,这么高的血压随时可能会导致脑出血或心衰肾衰!即便是轻度的高血压,也会悄悄损害血管、心脏和肾脏。所以说啊,无论有没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也要定期测量血压,早发现早干预。


误区2:怕吃药“上瘾”,硬扛着不治


很多人有这种想法——“吃了降压药就得吃一辈子”——这是误解!高血压需要长期控制,但早期发现的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减盐、运动、减体重),可能减少药量甚至停药。但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反弹,加重风险,一切需遵医嘱。


误区3:迷信保健品,代替药物


某些保健品宣称能“根治高血压”,但降压药才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有效手段。保健品可能只起到辅助作用,盲目依赖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因成分不明引发副作用。


误区4:血压正常就停药?危险!


血压正常是药物起效的结果,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波动,如同“过山车”般损伤血管。是否需要减药或停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评估。


误区5:控盐就是炒菜少用盐?太片面!


控盐不仅要烹饪少用盐,还要警惕“隐形盐”:酱油、咸菜、味精、挂面、加工食品(如香肠、薯片)都含大量钠盐。建议每天盐摄入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多用醋、香料调味。


误区6:只关注高压,不管低压


“高压160,低压90,哪个危险?”——都危险!长期高压伤血管,低压高则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无论高压还是低压超标,都要重视。


误区7:偶尔测一次血压就下结论


血压会随情绪、时间、活动变化。偶尔一次高值可能是紧张或运动后的正常波动,需多次测量(不同日期、静坐5分钟后测)才能确诊高血压。


误区8:吃药不忌口,抽烟喝酒照旧


“吃降压药就能抵消坏习惯?”——错!高盐饮食、吸烟、酗酒会抵消药效,增加心梗、中风风险。健康生活方式才是降压的基石。


误区9: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


熬夜、常吃外卖、久坐、肥胖……让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有家族史或肥胖者更要提早监测。


误区10:情绪激动没关系,缓缓就好


生气、紧张、焦虑会让血压瞬间飙升,长期情绪波动可能诱发动脉硬化、脑出血。学会放松心情,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