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E有哪些临床表现?
HAE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80%以上的患者在30岁前起病,大部分在20~29岁间加重。
HAE的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和/或黏膜下水肿,不伴风团和瘙痒。水肿特点为非对称性、非可凹性,且具有自限性,通常3~5d可自行缓解。皮肤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其发生率为96.9%~100%,其中四肢、颜面、生殖器是较为常见的受累部位。部分病例皮肤水肿前可出现红斑样
黏膜下水肿通常累及胃肠道和上呼吸道,在我国HAE患者中胃肠黏膜水肿的发生率约为55%~69%,上呼吸道黏膜水肿(UAE)的发生率约为58%~66%。胃肠道黏膜受累,可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
如何诊断HAE?
1.临床提示
患者出现HAE典型水肿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皮肤水肿、剧烈腹痛、UAE等,不伴风团,且应用抗组胺药、
2.C1酯酶抑制物(C1-INH)和补体C4检测
推荐对所有怀疑HAE的患者进行C1-INH浓度和功能及补体C4检测。根据C1-INH和C4检测结果导向不同的诊断方向,具体详见图1。以上补体检测需重复1次。
因雄激素、C1-INH提取物和血浆制品可能影响补体的检测结果,建议在检测前停用上述药物至少2周。对于婴幼儿,建议1岁以后进行C1-INH和C4检测。
3.基因检测
对于疑诊HAE但C1-INH水平和功能正常的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重点检测:凝血因子XII(FXII)、血管生成素-1(ANGPT1)、
4.HAE诊断及分型标准
(1)C1-INH缺乏/缺陷型HAE(HAE-C1-INH)
•HAE-1型:补体C4下降,C1-INH浓度和功能均降低且均低于正常值的50%;
•HAE-2型:补体C4下降,C1-INH功能降低且低于正常值的50%,C1-INH浓度正常或升高。
以上检查均需重复1次,但不应因重复检查而延误治疗。
(2)C1-INH正常型HAE(HAE-nC1-INH)
C4水平、C1-INH浓度和功能均正常者,如有反复水肿家族史或基因检测证实存在相应致病基因突变,可诊断HAE-nC1-INH。部分HAE-nC1-INH致病基因不明,归为HAE-UNK。
表1 HAE分型
注:C1-INH:C1酯酶抑制物;HAE:遗传性血管性水肿;FXII:凝血因子XII;ANGPT1:血管生成素-1;PLG:纤溶酶原;KNG1:激肽原-1;MYOF:肌铁蛋白;HS3ST6:硫酸乙酰肝素-氨基葡萄糖3-O-磺基转移酶6;CPN:羧肽酶N;DAB2IP:DAB2相互作用蛋白;UNK:原因未明
图1 HAE诊断流程
注:HAE:遗传性血管性水肿;C1-INH:C1酯酶抑制物;HAE-nC1-INH:C1-INH正常型HAE;AAE-C1-INH:C1-INH降低的获得性血管性水肿;ACEI-A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诱导的血管性水肿
HAE的治疗策略有哪些?
HAE的治疗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短期预防性治疗和长期预防性治疗,详见表2。应综合考虑药物安全性、可及性等因素,权衡利弊后制订治疗方案。
表2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治疗药物
注:*非获批药物适用人群,但临床实践及国际指南中可用;C1-INH:C1酯酶抑制物;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EMA:欧洲药品管理局;Garadacimab已于2025年6月获FDA批准上市,用于预防12岁及以上成人和儿童患者HAE的发作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