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新教授专访:「无针胰岛素」治疗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展望 | 2021PUDF
2021-05-19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无针胰岛素

医脉通现场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2021年5月16日,第十七届“2021北大糖尿病论坛(PUDF)”于北京会议中心火热召开。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郭立新教授接受专访。郭立新教授就“无针胰岛素治疗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展望”进行了精彩分享。

 

专家介绍

 

1621389741123927.jpg


郭立新教授接受医脉通专访

 

郭立新教授简介: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医脉通:郭教授,请问当前的胰岛素治疗技术是否存在局限?

 

郭立新教授:胰岛素的临床使用已有百年历史,在这一百年间,胰岛素制剂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发展阶段,首先是动物胰岛素(即由动物体内提取的胰岛素),之后是人胰岛素以及当下的人胰岛素类似物。药物的更新迭代对于改善糖尿病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当前临床主流使用的有针型胰岛素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疼痛感、皮下组织营养不良、脂肪增生、萎缩以及针头带来的刺伤和划伤。并且,由于“恐针”,部分患者对有针胰岛素的注射治疗非常抵触,依从性差,甚至有些患者不得已采取其他的治疗方案,导致治疗达标率低。这些都是有针胰岛素带来的一些临床使用局限。


虽然当前有对口服以及胰岛素其他给药方式的探索,但大多处于初期阶段,胰岛素透皮注射给药仍然是主流,其中包括我们今天谈到的无针胰岛素。

 

医脉通:请问什么是无针胰岛素,其基本的给药原理是?

 

郭立新教授:无针胰岛素的注射原理是通过高压使得药液形成极细的液体流,瞬间穿透皮肤到达皮下。用压力替代了针头,实现了非侵入性药物注射。巨大的压力使得药液在注射器接触皮肤时从喷射孔喷出,药液很细直接穿透皮肤。这种射流的速度极快,且进入肌体的深度相对针刺注射有限,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很小,因此一般不像有针注射器那样有明显的刺痛感。

 

 1621389805916535.jpg


图1 有针注射器与无针注射器注射效果的区别

 

医脉通: 相比有针注射,无针注射胰岛素有哪些优势?

 

郭立新教授:无针胰岛素最大的优势在于疼痛感的减轻,同时避免了有针注射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脂肪增生、萎缩,针刺、划伤以及针头重复使用带来的不良作用。此外,医用针头本身属于医疗垃圾,需要特殊处理。

 

在血糖控制方面,研究显示,无针注射胰岛素相比与有针注射胰岛素能够带来更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以及更加良好的餐后和空腹血糖控制。并且,有助于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提高患者接受度和治疗依从性。

 

医脉通:您觉得无针胰岛素未来的研发方向会是怎样的?

 

郭立新教授:多年来,在药物和器械方面,国内大多只能进行仿制或直接引进国外的产品。值得欣慰和骄傲的是,我国对无针胰岛素的研发处于世界前列。相比于国外产品,国内相关企业研发的无针胰岛素体型更为小巧,注射剂量更为精准,患者的接受度和对治疗的满意度也明显更高。

 

未来,无针胰岛素可能会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对注射剂量、注射部位、注射深度的详细记录。此外,也有可能与血糖检测等设备相联合,形成半闭环式的胰岛素给药模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