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ASCO GU | 肾细胞癌中的基因组学研究一览
2022-02-25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2022 ASCO GU 肾癌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肾癌患者体内的分子水平改变情况与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息息相关。通过对不同转移部位及不同组织分型RCC样本的遗传学评估,临床医师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将会更得心应手。本次ASCO GU会议上,两项研究针对肾细胞癌患者基因组改变情况进行了评估。医脉通编辑整理如下。


RCC患者转移灶的分子改变表现


研究背景


RCC具有独特的转移扩散模式,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肺、骨骼和肝脏,较不常见的部位包括大脑、肾上腺和胰腺。当前研究显示,转移扩散的部位与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但由生物学驱动的特定器官趋向性尚未完全确定。研究者利用多机构的真实世界数据集,通过比对肾脏及各转移部位的分子表达水平,来评估患者的基因组改变情况和转录特征。


研究方法


研究者使用Caris Life Sciences认证的商用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测定法,对来自肾脏和远处转移部位的RCC组织标本进行全外显子和转录组测序。根据IMmotion151转移性RCC亚型定义分子亚组,亚组由基因表达水平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根据转移部位进行分子分析和PD-L1表达(SP142)的评估。


研究结果


对来自653例患者的657组RCC样本进行了分子分析。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范围14-90),大多数为男性(70.6%)。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透明细胞RCC(n=509,占比77.5%),其次是乳头状RCC(n=63,占比9.6%)、嫌色细胞RCC(n=30,占比4.6%)、髓质RCC(n=8,占比1.2%)、集合管RCC(n=6,占比0.9%)和混合型RCC(n=41,占比6.2%)。标本来源包括肾脏(n=340,占比51.8%)、肺(n=75,占比11.4%)、骨骼(n=45,占比6.8%)、淋巴结(n=34,占比5.2%)、肝脏(n=28,占比4.3%)、内分泌腺(肾上腺、胰腺和甲状腺;n=23,占比3.5%)、脑/中枢神经系统(n=16,占比2.4%)和其他转移部位(n=96,占比4.6%)。患者其他基线特征如图1所示。


287-1.PNG

图1 患者基线特征


与肾脏相比,特定转移部位的多个基因突变率更高,包括PBRM1(骨为59.5%、内分泌腺为59.1%、肺为45.9% vs 肾为33.8%,p<0.05)和KDM5C(内分泌腺为27.8%、淋巴结为29.2%、软组织为35.3% vs 肾为9.3%,p<0.05)等。对转移部位标本与肾脏标本进行评估,分类为“血管/基质”的肿瘤在骨转移标本中比例明显更高(n=19,42.2% vs n=52,15.4%;p<0.0001),而分类为“补体/Ω-氧化”在肝转移标本中的比例明显更高(n=17,60.7%;vs n=48,14.1%;p<0.0001)。PD-L1表达水平方面,转移部位(范围6.8%-21.7%,胃肠道中为0%;p=0.09-0.99)与肾脏(16.6%)没有显著差异。患者肾脏及转移灶的基因突变情况如图2所示。


287-2.PNG

图2 患者肾脏及转移灶的基因突变情况


研究结论


在这一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中,研究者证明了RCC转移部位之间分子表达的差异,并阐明了不同转移部位的肿瘤异质性表现的生物学基础。转移部位的特征性预测可能为晚期RCC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帮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研究者的这一发现。


嫌色细胞型RCC(chrRCC)与透明细胞型RCC(ccRCC)的综合基因组分析情况


研究背景


FLCN是一种与皮肤毛囊发育相关的抑癌基因。FLCN种系突变与遗传性chrRCC的Birt-Hogg-Dube(BHD)综合征的发病相关。通过比较chrRCC和ccRCC的基因组序列,我们评估了临床散发性chrRCC的FLCN突变情况。


研究方法


对108例chrRCC和2110例ccRCC进行基于杂交捕获的综合基因组分析(CGP),以评估所有类别的基因组改变(GA)。通过DNA测序测定肿瘤突变负荷(TMB),选取114个基因座测定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通过IHC评估PD-L1的表达。


研究结果


与ccRCC患者相比,chrRCC患者中女性更为常见,且chrRCC患者的年龄更小(p<0.0001)。在chrRCC病例所提交的临床记录中,均未体现BHD综合征的体征。FLCN GA仅在2.3%的ccRCC病例中表现,37%的GA被认为是生殖系改变。chrRCC中未见体细胞或生殖系的FLCN GA。与chrRCC相比,ccRCC中的GA/肿瘤比略高(3.6 vs 2.4;NS)。chrRCC中更常见的GA位点包括TP53、RB1和PTEN。ccRCC中更常见的GA位点包括VHL、BAP1、PBRM1、SETD2、CDKN2A/B、ARID1A、NF2、PIK3CA和TERT。用于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在两组中都不常见,两组的TMB水平均较低,但ccRCC患者的中位TMB水平比chrRCC患者略高。IHC显示,无论是低染色水平下的中度PD-L1表达还是高染色水平下的最小PD-L1表达,在chrRCC组中均略有增加。结果如图3所示。


292-1.PNG

图3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与家族性chrRCC发病率相关的FLCN突变与散发性chrRCC的发病率无关。散发性chrRCC与ccRCC具有基本不同的基因组谱,可能含有一些“可靶向”的GA。在RCC中预测ICPI反应仍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chrRCC中的PD-L1表达水平略高,而ccRCC中PBRM1 GA率和TMB水平更高。


参考文献

1. Rana R. McKay, Pedro C. Barata, Andrew Elliott, et al. Molecular alterations across sites of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J]. J Clin Oncol 40, 2022 (suppl 6; abstr 287)

2. Gennady Bratslavsky, Andrea Necchi, Philippe E. Spiess, et al. Comprehensive genomic profiling (CGP) of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chrRCC) compared with clear cell RCC (ccRCC): Impact of FLCN genomic alteration (GA) status[J]. J Clin Oncol 40, 2022 (suppl 6; abstr 29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