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外科治疗为未破裂动静脉畸形患者带来希望
2016-03-17 来源:医脉通

导语:与ARUBA研究结果相反,一项新的研究认为伽马刀放射外科治疗未破裂动静脉畸形利大于弊。而且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至少有10年,应强烈建议其接受治疗。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于《Strok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伽马刀放射外科治疗未破裂动静脉畸形所带来的获益大于其并发症风险。[Stroke 2016 Feb]


与ARUBA研究和一项苏格兰队列研究的结果相反,这项由Dale Ding及其同事(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神经外科)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放射外科治疗的风险可能并不大于当前没有一点治疗的保守治疗策略。


“这些发现强烈认为,年龄患者从治疗中获得的益处可能远远大于那些晚年确诊的患者。”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健康系统伽马刀中心的Jason Sheehan称,“如果患者的预期寿命至少有10年,那么这项新研究强烈建议其接受治疗。”


1977-2014年间,共509例患者(平均40岁)进行动静脉畸形(AVM)放射外科治疗。手术后前2年患者每6个月接受一次MRI或CTA检查,之后每一年检查一次,直到随访结束。平均随访时长为86.2个月。


主要终点为AVM清除及无放射外科治疗后出血和永久性放射诱导改变的复合有利结局。


最常出现的症状为癫痫(20.2%)、头痛(16.9%)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7.1%)。超过2/3患者(69.2%)的AVM位于运动性语言功能区,有68%的动静脉畸形都有通往深静脉的分支。


75%的患者AVM清除。直径较小的畸形(P = .012)和放射外科较高的治疗剂量(P = .001)与AVM成功清除相关。


手术后,32例患者(6.3%)出现34次AVM出血,其中两例患者分别出现两次。此外,138例患者(27.1%)出现辐射诱导的变化,但症状性的只有57例(11.2%),永久性的13例(2.6%)。研究人员报告,出现死亡(4.3%)或者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残疾(4.5%)的比例较低。


70%的患者(n = 354)达到主要终点指标。多变量分析表明,病灶大小、位置、体积及治疗剂量都是有利结局的预测因子。研究人员表示,动静脉畸形直径较小且位置不在大脑功能区的患者更可能出现有利结局。病灶体积<4 cm3和放射手术治疗剂量≥18 Gy也是独立的预测因子。


研究人员计算出放射外科治疗后出血年发生率为0.9%。


Sheehan称,患者10年里发生卒中的风险为10%-30%。“虽然每年的卒中风险都很低,但当患者有10年或更长的预期寿命时,这一风险真正开始增加。而且许多这样的患者,他们的预期寿命超过50岁。”


Ding及其同事写道,尚需进行比较放射外科治疗和保守治疗的试验以更好的了解相关的风险和获益。


医脉通编译自:Radiosurgery for unrupture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shows promise. healio. March 16, 20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