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9日,第八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在京取得圆满落幕。首都医学大学附属28家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共同主办了此次大会,本次会议共设一个主会场和十六个专题分论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急救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共做专题报告140余项。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在往届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急危重症的学术规划和交流,引领急诊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以“急危重症救治•精准医学的靶点”为主题,内容根据参会对象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是针对急诊科管理人员及科室骨干人员开展的“急诊医生的成长之路”,以人文素质、临床思维和规范化管理的培养为出发点,重点突出急诊鲜明的专业特色、探讨培养模式,培养一支有强大持久生命力的急诊“特种兵”!第二是面对临床急诊、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开设的分论坛,第三是为院前急救人员开设的急救专题论坛,第四是面对社区医师开设的社区急救论坛,第五是为儿科医师开设的儿科急救论坛。
封国生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上,北京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教授做精彩致辞,封教授首先对本次论坛的成功开幕表示祝贺,并指出,急诊医学的意义旨在达到有效救治的同时,为后续的专科治疗提供方便;本届论坛的召开对促进急危重症的学术交流、切磋急救技术经验等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吕兆丰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教授介绍说,急危重症医学的学科重点在于紧抓病人的“生命时限”和提高病人的恢复程度。急诊医学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38个重点学科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学科,现在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已经成为急诊医学、危重症医学领域之间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以后学科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李春盛教授在开幕式上演讲
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急诊科李春盛教授就《Ngal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问题展开论述,李教授说,近年来,由于Ngal已建立了床旁快速检验技术,使其广泛地应用于急诊临床,特别是对急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郭树彬教授和香港危难应变医学会主席陈德胜教授分别就《中国急诊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