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活动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改良激光光凝术
2014-09-22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

文章作者:P.Volodin 俄国


由于早期对已确诊临床前期病例的视网膜无血管区行激光治疗是治疗活动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对激光手术精确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明显增高(ETROP,2003)。目的是为了评估针对活动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改良激光光凝术的治疗效果。


出于活动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72名婴儿(142只眼)参与了研究。出生时的胎龄从25到32周(平均28,4±1,6周)。出生体重从790到2250g(平均1120±118 g)。对21名早产儿(41只眼)进行了治疗。4名确诊婴儿(7只眼)处于临床前期2期,6名确诊儿童(12只眼)处于临床前期3期,9名确诊儿童(18只眼)处于临床期3期,2名婴儿(4只眼)呈进展性后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


运用激光扫描系统PASCAL 激光凝固器 (Optimedica, USA)中的不同模式(5x5, 4x4,3x3 和 2x2),通过经瞳裂隙灯发出激光进行激光光凝。激光参数以最大光斑直径(400 微米)上单个脉冲积分通量(0.7-1.1 J/厘米2)、最小激光照射量(0.02秒)、0.25-0.5 φ为基础决定。总激光量从1250到2500不等。


用改良激光治疗后,处于临床前期的19名早产儿ROP都逐渐消退,处于临床期的18只眼睛中有17只ROP逐渐消退。仅1例AP-ROP患儿在激光光凝后需要行早期晶体玻璃体切割手术。


在活动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治疗中,利用PASCAL技术能明显提高治愈率(达97.6%),同时优化激光参数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减少,这ROP解剖和功能的恢复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