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2013)于9月23-2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当地时间9月24日上午,在“新星论坛(Rising Star Symposium)”专场上,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David Preiss博士报告的一项探讨
![]() |
David Preiss博士 |
既往研究(包括UKPDS研究)证实,二甲双胍不仅能可以降低糖尿病终点,也能减少心肌梗死(MI)的发生。然而,心血管获益似乎与血糖改善无关。
CAMERA研究纳入173例冠心病患者(腰围大但无糖尿病),随机分配至二甲双胍850mg 1天2次治疗组或安慰剂组。研究者们发现二甲双胍组在随访18个月期间血糖水平持续下降,与预期相符。但在主要终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CIMT)和重点评估的次要终点冠状动脉斑块分数这两项动脉硬化指标上,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均没有差异。
David Preiss博士表示,选择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为CVD的替代指标,并作为主要观察终点,并不理想。但在二甲双胍组,其他CVD替代指标,包括总胆固醇、HDL、非-HDL,同样没有获益,仅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得到微弱改善。
然而,代谢指标终点的结果稍有不同。CAMERA研究中,二甲双胍组的体重水平显著下降,组间差异达到3.2kg。体质指数(BMI)也明显降低。
Preiss总结该研究主要的局限包括采用替代指标CIMT、筛选患者时未测量
各路观点
EASD 2013的名誉秘书长沃克尔(Walker)教授称每年的新星论坛(Rising Star Symposium)都是未来几年EASD会议上活跃人物诞生的摇篮,今年照例有4名年轻学者一展风采,其中来自英国的普瑞斯(Preiss)报告的这项研究非常有趣,可惜并未得到预期结果。
@郭艺芳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大科主任兼老年心脏科主任)微博点评:
二甲双胍被认为是最可能带来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但CAMERA研究显示非糖尿病患者应用该药并不能减小颈动脉IMT,评:胍胍,还是专心降糖去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让汀汀去办吧!
EASD2013上发表的另外一样研究——GLINT研究将论证二甲双胍的心血管效应。该研究拟纳入HbA1c5.5%~6.5%且10年心血管风险≥20%的非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与安慰剂组,随访5年,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和非致死性卒中。这又是一项值得期待的研究。
暂无研究摘要
点击进入>>EASD2013年会专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