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无益
2013-06-07
       以往的研究表明,高频振荡通气(HFOV)可降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死率,但对照组所用的大都是一些过时的通气策略,而且都是些小样本量的研究。

       最近加拿大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人员将来自加拿大、美国、沙特阿拉伯、智利和印度的39个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新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FOV组和对照组(低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通气);主要的研究终点指标是任何原因导致的院内病死率。

       该研究共纳入548例患者,HFOV组院内病死率为47%,而对照组仅为35%(相对危险度为1.33,95%可信区间为1.09一1.64,P=0.005),这个结果不受基础水平氧合和呼吸系统顺应性差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HFOV组患者接受了更高剂量的咪达唑仑(199mg/d比141mg/d,P<0.001),而且有更多的患者接受了神经肌肉阻滞剂(83%比68%,P<0.001)和血管活性药物(91%比84%,P=0.01),HFOV患者接受血管活性药物的时间也明显长于对照组(5d比3d,P=0.01)。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与低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通气相比,HFOV对中到重度的ARDS患者并无益处,并可能增加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体潴留减少,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液体潴留程度越重,预示着预后越差。

       治疗原发病或诱因也至关重要,如果病因不去除,损伤将持续存在,很难使ARDS向好的方向转化,所以必须尽早去除ARDS的病因。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积极寻找感染源,确定感染部位,清除感染灶,及早进行病原菌培养,选用敏感抗菌药,严重患者可以给予降阶梯治疗策略;严重外伤患者应及时采取损伤控制措施,如控制出血、清创、清除坏死组织等,必要时可以采取分期手术以避免再次损伤。

       临床上必须为治疗原发病提供时间,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以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患者死亡。只有两方面治疗结合才能真正降低病死率,并且必须争分夺秒,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一般治疗7-10d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者存活率明显提高,如果改善不理想,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