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线发表于《Microbiom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无创评估尿液代谢物中定植与存在的细菌可能有助于识别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风险最大的早产婴儿。点击阅读文献
该研究由Ardythe L. Morrow博士牵头,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选取35名胎龄不到29周的婴儿(11名发生NEC的婴儿,21名匹配对照患儿,以及3名死于非NEC原因的婴儿)纳入研究。研究者用这35名婴儿的DNA提取物确定粪便样本中的细菌定植情况,以及用核磁共振检测来源于尿液代谢物的细菌。分析的尿液样本在出生后第4~9天收集,粪便样本在出生后第4~9天或第10~16天收集。
Morrow博士和其同事发现,较早(在第7~21天发病)发生NEC的婴儿在NEC之前厚壁菌比例过高,较晚(在第19~39天发病)发生NEC的婴儿变形菌比例过高。此外,所有发生NEC的婴儿缺少丙酸杆菌属(一种被认为对肠道健康有益的共生生物)。对照组只有25%的婴儿显示这种微生物模式(预测值88%;P=0.001)(既往研究发现厚壁菌和变形菌在正常婴儿定植中彼此负相关)。
研究者在代谢组学分析中发现,之前出现厚壁菌失调的NEC病例显示与尿液中存在丙氨酸正相关(P < 0.001),而组氨酸与之前出现厚壁菌失调的NEC病例负相关(P=0.013)。总体上,尿液丙氨酸与组氨酸的比值高可很好地预测NEC(预测值78%;P=0.007)。
“这些数据为早期微生物定植在NEC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这一观点提供了很强的初步证据。”Morrow博士和同事写道。
研究者还指出,目前似乎有厚壁菌失调与剖宫产分娩之间以及变形菌与阴道分娩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厚壁菌失调婴儿相比,变形菌婴儿的母亲产前用抗生素的比例也较高,然而,这些相关性需要在更大规模人群中进一步研究。
除了样本量小和人群单一,研究者还承认该研究有其他局限性,例如纳入3例非NEC死亡婴儿作为比较组。这些婴儿的微生物组与高厚壁菌相关的NEC病例相似,原因未明。 这些初步结果表明,继发于菌群失调的免疫调节异常可能常见于NEC及一些非NEC死亡病例。
尽管存在上述局限性,但是该研究的作者总结道,“鉴定早期菌群失调和存在或不存在潜在的益生菌有可能作为无创生物标志物,两者结合可预测早产婴儿发生NEC的风险。”
编译自:"Enterocolitis: New Biomarkers May Identify Infants at Risk."Medscape Medical News.Apr 15, 20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