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J:“得气”的针灸治疗贝尔麻痹更有效
2013-02-27 来源:医脉通
       来自我国的一项随机试验的结果显示,在6个月强度增加的针灸治疗后,贝尔麻痹的症状及相关残疾显著改善。这一研究在线发表于《加拿大医学会杂志》。

       研究者称,接受针灸治疗并使患者有“得气”的活性刺激后6个月时可使近90%的患者完成面部肌肉康复,相比之下,接受针灸治疗但无活性刺激的患者这一比例为71%。

       此外,评估的所有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均显示得气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传统的临床针灸实践理论认为,必须达到一个阈值刺激水平才能激活得气。得气由肿痛、刺痛、胀满、疼痛、凉爽、温暖、沉重等感觉以及穴位及其周围的辐射感组成。

      研究者称,“对于接受泼尼松治疗的患者,加入强刺激的针灸(可导致较高强度的得气)显著改善了疗效。得气及其相关技术应在针灸实践和研究中正确地领会,并且应被考虑纳入临床针灸指南。”尽管得气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其在随机临床试验中积累的证实性证据极少,缺少证据导致人们忽视了得气是针灸实践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为了增加得气的证据基础,中国11个中心的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纳入贝尔麻痹患者的随机试验。参与该研究的针灸师至少有10年临床经验,并且接受过各种标准操作培训,包括对得气的刺激。

       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有无法解释的单侧面神经衰弱、在症状出现7天内接受评估、且既往未接受治疗。排除复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泼尼松治疗,并且被随机分配接受得气刺激或传统针灸治疗(无推拿)。

       两组患者均接受20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30分钟(每周5个疗程,治疗4周)。在第1、5、10、15和20疗程结束后,由不知晓治疗分组的研究者对患者进行访谈。研究者让患者用一个0~10的量表(0表示完全没感觉,10表示无法忍受)评定得气所包括的8种感觉中每一种的强度。试验结束时,他们收集到了338例接受随机分组患者中的316例的数据。

       通过分析后,得气组所有转归[完全康复、面部残疾指标(躯体和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躯体、心理、社会及环境方面)]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活性治疗组平均得气评分为22.74,对照组为14.85(P<0.001)。

       研究者指出,他们没有在对照组中使用假性针灸“是因为中国人普遍相信针灸,因此非常难以从这些患者中获取对使用假性针灸的知情同意。”研究者们还警告说,得气强度与针灸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必须谨慎解读,因为有17.1%的患者没有对得气进行评级。

编译自:Acupuncture Level Affects Bell's Palsy Response.medpagetoday.February 25, 2013
研究原文:Effectiveness of strengthened stimulation during 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Bell pals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