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LD 2011】美国VS中国:特拉泼维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
2011-11-11
【编者按】美国肝病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第62届年会于2011年11月4日到8日在美国旧金山盛大召开。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肝病领域专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中外学者就肝病的治疗有什么共识和分歧,请看本站为您编译整理的精彩会议报道。
美 国
美国杜克大学学者和澳大利亚学者报告,对于 IL-28B基因型为CC、感染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患者,初始采用以特拉泼维(telaprevir,TVR)为基础的方案进行治疗,其成本效益较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差。
该项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Peg/RBV方案组:Peg-IFNα+RBV(标准方案)治疗48周;Peg/RBV应答指导治疗(RGT)方案组:获快速病毒学应答者,Peg/RBV治疗24周;TVR RGT方案组:基于延长快速病毒学应答(eRVR,即治疗第4~12周HCV RNA始终检测不到)情况,进行12周TVR联合24或48周Peg/RBV治疗。在两种Peg/RBV方案中,对无应答和复发者,采用包含TVR在内的48周重新治疗方案。
结果显示,在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方面,Peg/RBV优于TVR RGT方案(表1)。接受TVR治疗成本效益均劣于Peg/RBV方案。
表1 特拉泼韦一线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成本效益分析

在以下情况联用TVR作为一线治疗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① TVR治疗费用<1640美元/周(对照为3321美元/周);② 初始治疗未获得eRVR患者,加用TVR可使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似然比增至80%(对照为67%);③ 接受TVR再治的复发患者,其SVR似然比降至62%以下。
中 国
特拉泼维应该用于“对的”患者
该研究显示,在现行价格和疗效情况下,对于病毒基因1型、宿主IL-28B基因型为CC的患者,如初始治疗使用TVR,成本效益不佳。对于宿主IL-28B基因型为CC的患者,一线治疗应考虑采用不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案。
该研究提示:① 加用TVR的目的在于提高SVR率,但要考虑成本效益;② 宿主IL-28B基因型为CC的患者对标准方案治疗本来就有较高的SVR率,SVR改善空间更小,加用TVR更要考虑成本效益问题。
如加上TVR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可能成本效益更差。
但这并不表示蛋白酶抑制剂在我国无研究和应用的必要。我国人口中IL-28B宿主基因型主要为CC(85%以上),基因1型感染者对标准方案的SVR率>70%。蛋白酶抑制剂主要用于这些患者:标准方案治疗复发危险高者;无效应答者;需要更短疗程者等。当然这些也应融入我国的临床试验设计中。此外,我们还应考虑TVR上市后的价格。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