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观察到的持续无症状性孤立性镜下
这项全国回顾性队列研究由以色列国防军医疗团及埃德蒙和莉莉萨夫拉儿童医院的Asaf Vivante博士及其同事进行,旨在评价持续无症状性孤立性镜下血尿(定义为不伴
研究者最初通过尿试纸试验对受试者进行筛查。对于血尿阳性者,采用显微镜对其
结果显示,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时期出现血尿的受试者中,ESRD发生率为34例/100,000人·年,明显高于无血尿者(2.05例/100,000人·年)。
青少年时期有血尿者和无血尿者的ESRD发生率分别为0.7%和0.04%[未校正的风险比(HR)=19.5]。在校正可能影响肾功能的因素(如年龄、性别、BMI和血压)后发现,HR估计值(18.5)无明显变化。此外,年轻时有血尿者发生ESRD的年龄比无血尿者更早(34岁 vs. 38岁)。
根据9种可能的原因(糖尿病、高血压、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囊性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药源性和其他原因)对ESRD病例进行分类后分析发现,年轻时有血尿者中的大部分ESRD病例是由肾小球疾病引起。
该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时期检测到的持续无症状性孤立性镜下血尿是原发性肾小球损伤的早期标志物,并且可能是隐匿性肾病的最早征兆。
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随访时间不够长(研究在受试者未达ESRD发病高峰年龄时就已提前停止),因此计算结果可能低估了血尿作为该病预测因素的真正价值。二是该研究仅纳入犹太人,因此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外推至其他人种/种族。研究者表示,未来还需评价群体筛查在改善临床预后方面的效用。
在随刊述评中,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和哈佛医学院的Robert S. Brown博士指出,在这项研究之前,有孤立性镜下血尿但评价结果阴性的患者通常被认为是良性血尿而不需随访。而该研究表明,对于这类患者,合理的做法是每隔1~2年对其重新进行1次评价,以观察蛋白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风险是否增加。另外,有必要对青少年和成人进行常规尿试纸筛查,至少在所有初步检查中应这么做,此后每5~10年检查1次(JAMA 2011;306:764-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