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医脉通
10分钟了解医周政事儿
********
本周关键词:药品集采,仿制药目录,生物制造,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1.这类医务人员优先纳入编制!官方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迎10项重要任务
10月2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10项重要举措,旨在提升贵州省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在持续引进人才方面,《措施》明确乡镇卫生院在招聘编制内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村卫生室连续执业10年以上且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录用后继续在村卫生室工作。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在保障收入待遇方面,《措施》要求2025年,行政村卫生室在岗乡村医生月均收入不低于3000元;2026年,保障基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乡村医生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贵州省人民政府)
2.全面转向以健康为中心!重磅会议透露卫健规划部署
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雷海潮介绍,在卫生健康方面,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在规划等方面落实优先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公共卫生能力,防控重大传染病等;为群众提供公平优质健康服务,健全“三医”协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在人口发展方面,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优化生育政策,降低家庭成本;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政策机制,发展医养结合;稳妥延迟退休,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此外,卫生健康和人口服务工作要兼顾重点群体与全人群。未来,服务方向将以健康为中心,强化预防;服务模式突出全链条贯通,精准干预;服务体系更突出公益性与均衡性,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帮扶协作关系,推广巡回、移动医疗和
3.不再单纯追求低价中标!55种药品纳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标
10月27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开标。本次集采共纳入55个品种,涉及治疗领域主要包括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
本次集采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并细化规则。引入“锚点价格机制”,将其定为有效申报入围企业“单位可比价”平均值的50%与最低“单位可比价”中的较高值,防止超低价内卷,企业需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报价低于“锚点价”的企业要提交成本构成书面声明。在稳临床上,医疗机构报量可精准指定具体厂牌,77%的报量份额已精准到厂牌,提升执行效率。保质量方面,明确投标药品生产方需具备2年以上同类型制剂生产经验且通过GMP符合性检查。此外,本次集采新增未入围企业“复活”机会,市场需求量大时,报价未入围但接受中选价格的企业仍可中选,以保障药品稳定供应。(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4.第4批鼓励仿制药目录公示!共21个品种
10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第四批鼓励仿制药品建议目录的公示》,对《第四批鼓励仿制药品建议目录》进行公示,包括贝沙罗汀、地夫可特、普鲁士蓝等被鼓励仿制的21个药品纳入该目录,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第四批鼓励仿制药品建议目录》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有关制定仿制药品目录的部署和要求,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医保局和国家药监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对国内专利即将到期尚未提出注册申请及临床供应短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进行遴选论证,提出该目录。(国家卫健委)
5.“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重点点名生物制造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监管方式,发展创业投资,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独角兽企业。(新华社)
6.国家六部门重磅发文,利好基层医药市场
10月29日,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基层慢性病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包括强化用药保障。具体而言,要优化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内慢性病用药种类,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相关药品,保障患者获得长期处方及缺药登记配送服务;加强医保政策协同做好医保目录内药品费用保障,探索基层参保患者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结合模式。
此外,意见要求结合实际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自助检测设备,引导居民健康自检,对高风险人群开展健康指导和教育,必要时指导就诊;指导有需求和条件的患者配备智能设备,将监测数据安全上传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保信息平台,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按照意见,到2027年,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患者对服务利用逐步提高,居民慢性病相关健康行为和素养得到改善。到2030年,慢性病系统连续服务模式在基层广泛应用,惠及人群扩大,居民获得感增强。(国家卫健委)
7.国家医保局:设立按病种付费分组方案意见反馈通道
10月29日,国家医保局发文称,为做好按病种付费分组方案优化调整工作,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走深走实,赋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设立“按病种付费分组方案意见收集”功能模块,广泛听取各方对按病种付费分组方案调整的意见建议。
“按病种付费分组方案意见收集”功能模块可通过“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首页弹窗、“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首页菜单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对应入口进入。此次意见收集主要针对按病种付费2.0版分组方案中DRG核心分组(ADRG)和DIP核心病种。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的本地DRG细分组(DRGs)和DIP病种库由地方医保部门进行常态化意见收集反馈。(国家医保局)
8.国家卫健委: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10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文称,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等会议精神,落实相关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决定开展三年医养结合促进行动,到2027年底实现多项目标,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具体要求如下:资源布局上,依托现有网络完善体系,鼓励基层机构与养老设施毗邻建设,推动县域全覆盖,优化公立医院功能,引导转型,支持养老机构拓展服务,纳入紧密型医联体;人才建设方面,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从业人员水平,开展相关培训;服务拓展要强化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发挥中医药优势;服务保障需做好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质量管理要落实评估等制度;安全生产需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开展应急演练。(国家卫健委)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