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由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中青年领航城市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糖尿病
盛大启幕,同心筑梦
会议伊始,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邸阜生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深涛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我国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糖尿病相关CKD的患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FIDELITY、CONFIDENCE 等多项大型临床研究数据的公布,非奈利酮这类新型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成为糖尿病相关CKD患者治疗的新选择。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帮助与会医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非奈利酮的临床价值与应用策略,从而将前沿的循证成果有效转化为规范、精准的诊疗实践,最终助力改善广大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
循证支撑、实践可行!非奈利酮助力糖尿病相关CKD综合管理升级
▶《老年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指南》解读
天津市人民医院李春君教授指出老年人是CKD的高发群体,而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70岁人群CKD患病率高达29%,肾功能受损概率是年轻人的329倍[1],老年CKD患者具有基础病多、合并症复杂、诊疗特殊性高等特点,指南的制定旨在为这类人群提供标准化、可操作的管理路径。
诊断方面,指南推荐采用KDIGO标准,并特别建议使用CKD-EPI cr-cyst公式评估老年肾功能,因胱抑素C受肾外因素影响更小[1]。李教授引用全国性研究数据指出,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我国老年CKD的首要病因,占比逐年上升[1,2]。治疗原则上,指南强调个体化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用药及多学科协作。非奈利酮作为nsMRA代表药物,获1A级推荐用于老年CK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尤其在与RAS抑制剂(RASi)、SGLT2抑制剂(SGLT2i)组成“肾三联”时,可进一步强化心肾保护[1],使用时建议“序贯”给药,但非奈利酮和SGLT-2抑制剂给药无先后顺序。

图1. 老年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指南推荐的“肾三联”疗法
▶早联合早获益-CONFIDENCE 研究解读与启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包柄楠教授深入解读了CONFIDENCE研究的最新数据。包教授指出,研究达到主要终点,联合治疗组在6个月时UACR降低达52%,显著优于单药治疗,体现了“疗效叠加”效应[3]。这一卓越疗效源于两药机制的协同:非奈利酮直接抑制MR过度活化发挥抗炎抗纤维化作用,而SGLT-2i通过排钠排糖调节代谢,二者互补[3]。包教授特别介绍了KDIGO风险亚组的最新数据,结果显示在不同风险分层患者中,联合治疗均显示出显著优势。尤其是在中低危患者中,UACR降低达62%,比SGLT-2i单药额外多降38%[3]。

图2. CONFIDENCE研究KDIGO亚组不同风险组起始联合降低UACR相对于单药的变化
CONFIDENCE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支持对T2D相关CKD患者采取非奈利酮与SGLT-2i同步起始联合的治疗策略,从而实现更早、更全面的心肾保护。
早干预即早获益:聚焦非奈利酮临床时机与核心价值
▶机制为先 探索nsMRA心肾获益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陈雨教授从心肾代谢疾病(CKM)的整体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炎症与纤维化作为核心病理机制,贯穿于2型糖尿病(T2D)相关慢性肾脏病(CKD)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盐皮质激素受体(MR)广泛分布于心肾多种组织细胞,在调节水盐平衡和炎症纤维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理作用[5-9],其过度活化会导致心肌损伤,加速肾脏炎症纤维化[10,11]。
作为新一代nsMRA,非奈利酮可直击疾病本质,通过全面阻断MR过度活化,靶向精准抗炎抗纤维化,为患者带来显著心肾获益(图3)。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是T2D相关CKD早期管理的关键指标与有效抓手。大量证据证实,非奈利酮能显著降低UACR,FIDELITY研究中国亚组显示其降幅达33%[12]。更重要的是,治疗4个月时UACR的早期降低,被证实是驱动长期心肾获益的重要因素[13]。最后,陈教授通过一例临床病例展示,联合非奈利酮治疗可快速显著降低

图3.非奈利酮靶向精准抗炎抗纤维化,实现心肾获益
▶早诊早治,共创CKM多学科管理新时代
天津市胸科医院杜纪兵教授系统阐述了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这一全身性疾病的新概念,强调其各组分间存在恶性循环的病理生理相互作用,亟需多学科早期综合管理。
杜教授指出,CKM2期是早期干预的重要时机,在此阶段,UACR是比eGFR更敏感的早期心

图4.非奈利酮显著降低人体炎症纤维化相关因子FGF-23水平
巅峰对话:聚焦非奈利酮临床应用关键点与未来方向
本次会议设立两个讨论环节。在会议的第一个讨论环节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凤平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运涛教授、天津市河西医院李慧芳教授围绕“如何看待各指南对非奈利酮在T2DM合并CKD管理中的推荐地位”以及“临床实践中如何平衡非奈利酮,RASi 和 SGLT2i的起始/联用时机和剂量”话题分享真知灼见。
张凤平教授指出,近年来,非奈利酮在国内外权威指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被ADA、KDIGO、ESC等指南一致高级别推荐为T2DM合并CKD的一线治疗药物,这主要基于FIDELIO-DKD和FIGARO-DKD等大型Ⅲ期研究的坚实证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非奈利酮独特的抗炎抗纤维化机制,直击CKD进展的核心病理环节,填补了传统RASi和SGLT2i治疗之外的空白。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当积极遵循指南推荐,对UACR≥30mg/g的T2DM合并CKD患者尽早启用非奈利酮,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心肾保护,从而改善长期预后。
马运涛教授表示,在T2DM合并CKD患者的药物联合治疗策略中,我们通常遵循"RASi为基础,尽早联用SGLT2i与非奈利酮"的原则。对于UACR显著升高或eGFR下降较快的患者,无需等待单一药物疗效不佳再考虑联用,而应在患者耐受的前提下尽早启动三联治疗,以最大化心肾保护效益。在剂量管理方面,非奈利酮的起始剂量需要根据患者基线eGFR水平决定,对于10mg起始的患者,在用药4周后若血钾水平稳定且eGFR下降不超过30%,应及时调整至20mg标准剂量,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李慧芳教授强调,对于新诊断的T2DM合并CKD患者,若UACR已超过30mg/g的阈值,应在RASi治疗基础上尽早联合SGLT2i和非奈利酮,形成完整的三联保护方案。做好用药后的密切监测与随访,特别是在起始治疗后的4周内需要复查血钾和eGFR水平,待指标稳定后可延长至每3-6个月随访一次。这种积极主动的联合治疗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延缓CKD进展,同时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非奈利酮在真实世界研究中也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会议的第二个讨论环节中,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郝兆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孟旭英教授、天津市天津医院王瑶教授围绕“微量蛋白尿阶段早期干预的必要性”以及“非奈利酮在CKD治疗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体会”话题展开讨论。
郝兆虎教授指出,微量白蛋白尿阶段是CKD干预的黄金窗口期,此时的肾小球内皮损伤尚处于可逆阶段,积极干预可有效阻断或延缓疾病进展至大量蛋白尿期。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UACR每降低30%,肾脏终点风险即可降低27%。因此,决不能等到出现大量蛋白尿或eGFR明显下降时才进行干预,而应在UACR≥30mg/g时立即启动包括非奈利酮在内的综合管理。2025年ADA指南更是首次将UACR降低≥30%明确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早期干预微量白蛋白尿的重要性。
孟旭英教授表示,从中国CKD患者的独特特征来看,往往表现为更高的蛋白尿负担和更快的eGFR下降速度。非奈利酮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数据令人鼓舞——FIDELITY研究中国亚组显示,非奈利酮可降低UACR达33%,肾脏复合终点风险更显著降低43%,这一获益优于整体人群。其强大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直击中国患者常见的快速进展病理特点,为延缓肾功能恶化提供了有力方案。在安全性方面,非奈利酮引起的高钾血症风险低,血钾波动小,更适合中国患者的长期管理。
王瑶教授强调,在临床应用中,非奈利酮展现出卓越的降低蛋白尿效果,大多数患者在治疗1-3个月内即可观察到UACR的显著改善。其血钾波动小,患者耐受性良好,大大提升了长期治疗依从性。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已经使用RASi和SGLT2i但蛋白尿水平仍不达标的患者,加用非奈利酮后可实现进一步的蛋白尿降低和心肾保护,这使其成为CKD综合管理的重要补充。在真实临床实践中,非奈利酮的早期快速反应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为长期治疗依从性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本次会议在热烈的学术交流中圆满落幕。会议聚焦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糖尿病相关CKD的早期管理策略和最新循证进展。专家达成共识,认为需从CKM综合征视角对患者进行整体管理,尽早联合非奈利酮等心肾保护药物,并依托多学科协作优化治疗效果。此次会议不仅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实用指导,更有效推动了前沿医学理念向实际诊疗实践的转化。
专家简介

张凤平 教授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1997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同年开始于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糖尿病及
2008年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并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曾经于2016年,赴英国学习
天津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糖尿病防治学会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
预防医学会养生保健分会委员

马运涛 教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际诊疗中心副主任、学博
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分中心负责人
主持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1项,院级“创优工程”“拓新工程”课题各1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天津市级课题6项
作为主要执笔人参编中医临床诊疗指南10余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4部、教材2部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代谢病防治创新联盟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名医传承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内分泌分会理事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青年委员

李慧芳 教授
天津市河西医院综合内科 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内分泌分会青委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

郝兆虎 教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天津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心身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全科医学专委会委员
2010年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内分泌工作至今,目前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工作
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局级课题1项

孟旭英 教授
医学博士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专业相关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文章及核心论著数篇
目前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与肿瘤、糖尿病与大血管并发症。部分研究成果获得CDS大会等壁报交流

王瑶 教授
天津市天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天津医科⼤学,硕士学历
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临床⼯作10余年 ,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及其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并完成卫健委科研课题一项
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