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DIO联盟《2025年肥胖管理全球实施指南》重磅发布!聚焦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025-10-1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年来,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且其与心血管代谢疾病之间的联系愈发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近日,由我国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领域著名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和欧美专家共同牵头制定的《iCARDIO 联盟2025年肥胖管理全球实施指南——聚焦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重磅发布,旨在为全球医疗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肥胖管理方案,尤其强调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这份指南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的智慧,综合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和患者需求,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文就核心推荐意见进行重点分享,完整版指南请查阅文末索引。








核心图表




图 肥胖的治疗原则




表 减重药物推荐


推荐级别





SR:即Strongly Recommended,强烈推荐。有高质量证据支持,干预措施的利明显大于弊,或弊明显小于利,大多数患者会接受该干预措施;

R:即Recommended,推荐。有中等质量证据支持,干预措施的利大于弊,大多数患者会接受该干预措施;

Su:即Suggested,建议。有低质量证据支持,干预措施的利可能大于弊,部分患者可能会接受该干预措施;

DNT:即Do not do,不建议,有证据表明干预措施的弊大于利,大多数患者不会接受该干预措施。



一、肥胖的诊断:从单一指标到综合评估




BMI的局限与改进



指南指出,体重指数(BMI)作为传统的肥胖诊断工具,因其简单易行而被广泛使用。然而,BMI存在明显局限性,它无法区分脂肪与肌肉的质量,也不能反映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情况。例如,亚洲人群的体脂百分比在较低的 BMI值下就可能较高,这意味着仅依据 BMI可能会低估亚洲人群的肥胖风险。因此,指南建议在使用 BMI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脂肪分布的重要性



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腰围、腰臀比和腰高比等指标能够更直观地反映腹部脂肪的堆积情况,而腹部脂肪过多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例如,男性腰围≥102厘米(40 英寸)、女性腰围≥88厘米(35 英寸),较高的腰臀比(正常限度:男性<0.90;女性<0.85),或较高的腰围/身高比(≥0.50)被认为是心血管代谢风险增高的重要标志。此外,双能 X 线吸收测量法(DEX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等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测量身体脂肪分布,为肥胖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在与肥胖症患者沟通时,建议采用中性、平和不带偏见的方式。(Su)


➤对于未被诊断为肥胖的人群,应至少每年测量一次BMI。(SR)


➤在对南亚及华裔成人进行肥胖评估时,应采用更低的界值标准:BMI(≥27.5 kg/m²),腰围(男性≥85厘米,女性≥74至80厘米)。(SR)


➤在评估和监测体脂状况时,建议将腰围等人体测量指标作为补充。(SR)


➤在诊断肥胖时,应采用以下腰围切点标准:

  • 通用标准:男性≥94厘米,女性≥80厘米;

  • 亚洲人群:采用略低标准,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

  • 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人群:需提高标准,男性≥102厘米,女性≥88厘米。(SR)

➤对肥胖个体进行“临床肥胖症”评估时,应筛查其是否伴有肥胖相关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力衰竭及非恢复性睡眠。(SR)


➤在超重及肥胖者首次临床评估时,可采用SCOFF、EDE-Q或QEWP-R等问卷进行进食障碍筛查。(R)


➤建议采用初级保健干预措施,即行为咨询、健康宣教与饮食调整,可单独实施或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疗法,以实现对肥胖的有效管理。(R)


➤建议通过开展相关教育培训项目,弥补初级保健医生在肥胖管理中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上的不足。(R)



二、生活方式干预:肥胖管理的基石




(一)饮食调整的多样化选择



饮食干预是肥胖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指南推荐了多种饮食模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偏好。地中海饮食以其丰富的植物性食物、适量的鱼类和乳制品以及健康的脂肪摄入(如橄榄油)而备受推崇。研究表明,坚持地中海饮食的人群不仅能够实现显著的体重减轻,还能在长期内维持 5%-10% 的体重下降,这对心血管健康极为有益。此外,DASH 饮食(阻止高血压的饮食方法)也被证实对肥胖患者,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具有良好的减重效果。间歇性禁食作为一种新兴的饮食方式,通过在特定时间内限制进食,也能有效减少体重和体脂百分比。例如,16:8 方法(每天禁食 16 小时,进食 8 小时)和 5:2 方法(每周禁食 2 天)都受到了广泛关注。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1.6 克/千克体重的蛋白质或从蛋白质中获取≥25% 的热量)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30 克)也各有其优势,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因为它们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运动锻炼的关键作用



运动是肥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单纯依靠运动难以实现快速的体重下降,但它在维持体重、增加肌肉量和提高基础代谢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指南建议,肥胖患者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等。此外,抗阻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能够帮助增加肌肉量,进一步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从而在长期内有助于体重的维持。研究表明,结合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的运动方案比单独进行有氧运动或抗阻训练更能有效减少体脂和改善身体成分。值得注意的是,运动的持续性和规律性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或健身教练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议对超重及肥胖人群,联合运用咨询辅导、多维心理干预及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热量限制、体力活动及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以实现并维持减重目标。(SR)


建议对超重或肥胖个体采取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A)设定个体化减重目标:

  • 大多数成人(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目标减重5%-10%

  • 糖尿病前期人群:目标减重5%-7%

  • 糖尿病患者:目标减重5%-15%

b) 采用循证膳食模式:

  • 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或间歇性能量限制饮食

  • 高蛋白限能量饮食

  • 其他经验证的专项方案

c) 规律运动:

  • 初始目标: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或每周2-3次力量训练

  • 进阶目标:逐步增加至每周300分钟有氧运动,或每周≥2000千卡能量消耗,以实现≥5%的减重效果(SR)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采用以下肥胖管理策略: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学校健康倡议"、推行政府政策干预(如墨西哥糖税)、在加勒比地区推广"多彩饮食"倡议以增加果蔬摄入,以及开展泛美卫生组织"动起来"运动,通过增加身体活动防控肥胖。


建议长期(1年以上)维持减重计划,以提高减重效果并长期保持。(Su)


短期(持续3-5个月)采用低热量饮食后再逐步恢复饮食的方案,有助于长期维持体重,并利于改善血糖。(R)


确保减重后的长期随访(包括面对面诊询或电话回访),以及以家庭为中心的随访模式对维持5%的减重成果具有积极影响。(R)


建议将互联网的移动应用程序(app)与线下饮食营养教育课程相结合,以帮助患者更好掌握营养知识和实践技能。(R)


在社区环境中,可采用技术干预(如可穿戴设备),将其作为潜在可行的低成本方案,以异步覆盖更广泛人群。(R)



三、药物治疗:新型药物引领变革




(一)GLP-1受体激动剂的崛起



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肥胖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类药物通过模拟人体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GLP-1,作用于胰岛 β 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能有效抑制食欲,减少食物摄入量,进而实现减重效果。利拉鲁肽是最早被批准用于慢性体重管理的 GLP-1 受体激动剂之一,其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减重效果。例如,在 SCALE 系列研究中,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平均减重 5.2 千克,且有 63% 的患者实现了≥5% 的体重下降。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 GLP-1 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不断涌现,它们在减重效果和心血管保护方面展现出更显著的优势。司美格鲁肽每周一次的给药方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其在 STEP 系列研究中显示出卓越的减重效果,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 14.9%-20.7%。替尔泊肽作为一种双重GLP-1/GIP受体激动剂,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增加脂肪素水平来实现减重目标,在 SURMOUNT 系列研究中,其最高剂量组的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 20.9%-25%。


(二)其他药物的选择与考量



除了 GLP-1 受体激动剂,还有其他一些药物可用于肥胖的辅助治疗。奥利司他通过抑制肠道中的脂肪酶,减少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热量摄入。在多项研究中,奥利司他显示出显著的减重效果,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 9.2%。然而,其可能导致一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油性大便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芬特明/托吡酯是一种食欲抑制剂组合药物,通过抑制食欲来减少食物摄入量。在 EQUIP 试验中,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体重下降可达 10.9%。不过,这种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失眠、焦虑等,因此不适用于有高血压、抑郁症等病史的患者。纳曲酮/安非他酮通过增加下丘脑 POMC(促黑素细胞皮质素)神经元的信号传导,抑制食欲,从而实现减重。在 COR 系列研究中,该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使患者体重下降 8.1%-9.3%。但由于其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应慎用。利他君胺是一种新型的食欲抑制剂,通过抑制食欲来减少食物摄入量。在临床试验中,利他君胺显示出良好的减重效果,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 5%-10%。然而,其可能会引起一些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悸、高血压等,因此需要在医生的严格监测下使用。

➤在肥胖症的治疗中,可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或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SR)


注:在考虑使用成本较低的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及复合GLP-1RAs药物作为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的替代方案时,临床医生应与患者共同决策,充分探讨其风险与获益。同时,必须考量当地可能禁止使用复合药物的法规限制。


➤可考虑将奥利司他、和/或纳曲酮-安非他酮、和/或芬特明-托吡酯作为减重替代药物方案。(Su)

➤启动减肥药物的时机应个体化,需基于肥胖相关并发症、患者偏好及治疗成本综合决定。
注:不应将生活方式干预失败作为启动药物治疗的前提条件。(Su)


➤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肥胖症患者中,应将司美格鲁肽作为肥胖治疗药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SR)

➤在合并肥胖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应使用司美格鲁肽或替尔泊肽,以实现减重、改善心衰症状并提升生活质量。(SR)

➤在合并肥胖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中,应使用替尔泊肽治疗,以实现减重、改善相关症状并提升生活质量。(R)

➤在合并肥胖与中度膝关节炎且存在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中,应使用司美格鲁肽以实现减重,并改善其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R)

➤在合并MASLD/MASH的患者中,应使用司美格鲁肽或替尔泊肽,以实现减重并改善肝脏功能。(Su)

➤在合并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和/或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中,应使用SGLT-2抑制剂以改善其心血管疾病预后与肾功能。
注:尽管SGLT-2抑制剂可能使部分患者出现适度体重减轻,但该药物未获批用于肥胖症的适应证。(SR)


➤应定期评估并调整肥胖治疗药物的剂量,避免陷入治疗惰性。(Su)

➤对于使用司美格鲁肽后出现减重平台期的患者,可考虑换用替尔泊肽。同样,对使用替尔泊肽出现平台期的患者,换用司美格鲁肽亦可作为备选方案。(Su)



四、手术治疗:为重度肥胖患者带来希望




(一)手术适应证的拓展



对于 BMI≥40 千克/平方米或 BMI≥35 千克/平方米且伴有严重肥胖相关并发症(如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近年来,随着对肥胖相关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手术适应证也在逐步拓展。例如,对于一些 BMI在 30-35 千克/平方米之间但伴有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患者,手术治疗也可能带来显著的代谢改善效果。此外,对于青少年肥胖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伴有严重的肥胖相关并发症,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的身体仍在发育中,手术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必须在多学科团队的评估和监护下进行。


(二)手术方式的多样化与选择



目前,常见的减肥手术方式包括 Roux-en-Y 胃旁路术、袖状胃切除术、可调节胃内球囊术、胆胰分流术和胃束带术等。Roux-en-Y 胃旁路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减肥手术方式之一,其通过改变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减少胃容量,同时改变食物的消化吸收途径,从而实现减重和代谢改善的效果。研究表明,接受 Roux-en-Y 胃旁路术的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 60%-70% 的多余体重,且术后 2 型糖尿病的缓解率可达 80% 以上。袖状胃切除术通过切除部分胃组织,减少胃容量,同时降低胃饥饿素的分泌,从而抑制食欲。该手术方式相对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减重效果也较为显著,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 50%-60% 的多余体重。可调节胃内球囊术是一种微创的减肥手术方式,通过在胃内放置一个可调节的球囊,占据胃腔空间,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该手术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但减重效果相对较弱,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 10%-15% 的多余体重。胆胰分流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减肥手术方式,通过改变胆汁和胰液的引流途径,减少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实现减重和代谢改善的效果。该手术方式的减重效果最为显著,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 70%-80% 的多余体重,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如腹泻、营养不良等。胃束带术通过在胃上部放置一个可调节的束带,将胃分为上下两部分,减少胃容量,从而抑制食欲。该手术方式的优点是可逆性好,但减重效果相对较弱,患者平均体重下降可达 30%-40% 的多余体重。

1.以下情况建议行减重手术:

● BMI≥30 kg/m²:适用于某些特定患者。比如患者需伴有严重合并症(例如:尽管接受最大剂量药物治疗但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重度MASH/MASLD或极高心血管风险),本人有手术意愿,且已尝试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减肥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 BMI≥35 kg/m²:且伴有糖尿病史、MASLD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或具有高心血管事件风险。
● BMI≥40 kg/m²:无论是否伴有合并症。(SR)


2.在评估亚裔代谢手术适应症时,应采用更低的BMI切点标准:

● 亚洲人群:BMI≥27.5 kg/m²

● 南亚人群:

伴有并发症者:BMI>32.5 kg/m²

无并发症者:BMI>37.5 kg/m²。(Su)


3.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当BMI超过同性别同年龄第95百分位数的120%且存在严重并发症,或超过该百分位数的140%时,应考虑实施减重手术。(Su)


4.于接受代谢手术的患者,除需筛查其心理社会与行为健康变化外,还应考虑提供长期的医学、行为及营养支持。(Su)


5.对于减重代谢手术后出现减重不足的个体,应每6至12个月进行一次监测评估。(Su)


6.建议对合并一下合并症的肥胖患者实施减重手术: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裂孔疝、巴雷特食管炎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R)


7.在术后随访的营养评估中,应将微量营养素监测纳入常规项目。对于接受减重手术的患者,可考虑给予每日800-1000 IU的维生素D补充。(Su)




五、特殊人群的肥胖管理:个体化方案至关重要




儿童与青少年肥胖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2021 年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约有 9310 万名儿童(5-14 岁)和 8060 万名青少年(15-24 岁)患有肥胖,且预计到 2050 年,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上升。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不仅会影响其身体发育,还会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管理,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首先,应从儿童 6 岁开始进行肥胖筛查,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或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儿童生长曲线图来评估体重指数(BMI)百分位数。对于有肥胖家族史、婴儿期体重增长过快或存在其他合并症(如睡眠呼吸障碍、胰岛素抵抗等)的儿童,应更早开始筛查。其次,肥胖管理应包括饮食、运动和心理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干预。饮食策略应根据儿童的偏好、合并症、食物限制和个人背景进行调整,以确保营养均衡和健康。同时,学校应积极参与肥胖预防工作,通过提供更健康的餐饮选择、开展体育活动项目和进行文化相关的营养教育讲座,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近年来的证据支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 GLP-1 受体激动剂。例如,在 6-12 岁的儿童中,每日使用 3.0 毫克的利拉鲁肽可使 BMI下降 7.3%;在青少年中,每周使用 2.4 毫克的司美格鲁肽可使 BMI下降 16.1%。这些研究结果支持将 GLP-1 受体激动剂作为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管理的辅助手段,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不建议将极低热量饮食作为儿童肥胖的长期管理策略。(R)


➤对于肥胖儿童及青少年,建议限制热量饮食,并保持每日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R)


➤应鼓励儿童每日进行至少20分钟(最好为30分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并以达到60分钟此类活动为最终目标。(R)


➤应确保家庭参与肥胖儿童的膳食调整过程,对年幼儿童尤需如此。(SR)


➤对于12岁以下肥胖儿童,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可考虑联合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进行治疗。(R)


➤对于12岁以上青少年,可考虑使用利拉鲁肽与司美格鲁肽以促进减重。(R)


➤在GLP-1受体激动剂供应有限的地区,可考虑使用奥利司他治疗12岁以上青少年肥胖。若予处方,建议以6至12个月为一疗程,并定期监测疗效、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R)


➤若用药12个月后体重仍无改善,应停用减肥药物。(R)


➤对于年满13周岁及以上的儿童与青少年,若其BMI超过同性别、同年龄第95百分位数的120%且存在严重并发症,或超过该百分位数的140%,可考虑实施减重手术。(Su)


➤减重手术仅适用于已达到或接近生理成熟的青少年。(Su)


➤减重手术必须在具备儿科专业资质的医疗中心进行,并包含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支持服务。(R)



妊娠期肥胖



妊娠期肥胖对母婴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包括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早产等风险,以及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妊娠期肥胖的管理至关重要。在妊娠前,应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减重措施来控制体重,以降低妊娠期肥胖的风险。对于已经患有肥胖的孕妇,应采取综合性的管理策略。首先,营养支持是关键,孕妇应遵循与妊娠期热量需求相符的平衡饮食,避免过度节食或采用极低热量饮食。其次,适当的运动锻炼也是有益的,如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改善孕妇的健康状况和妊娠结局。此外,应尽早对肥胖孕妇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并在必要时进行重复检测。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肥胖治疗药物,包括 GLP-1 受体激动剂、奥利司他和芬特明/托吡酯等,在妊娠期间都是禁忌使用的。对于育龄期妇女,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进行避孕咨询,并在怀孕发生时停止使用。

➤鼓励患有肥胖症的孕妇膳食营养均衡,并避免在孕期采用限制性饮食或极低热量饮食。(Su)


➤为孕期及产后女性提供包含营养与运动指导的综合行为干预方案。(SR)


➤鼓励并支持无禁忌症的肥胖孕妇,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Su)


➤对所有肥胖孕妇在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并在孕24-28周期间再次筛查。(Su)


➤为肥胖孕妇提供个体化饮食指导,并综合考虑其文化背景与经济因素。(Su)


➤将运动与膳食干预融入产前保健体系,以支持孕期体重管理。(R)


➤鉴于极低热量饮食(<800千卡/日)可能危害胎儿正常发育,建议孕妇避免采用此类饮食方案。(R)


➤对于合并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或利拉鲁肽进行治疗。(SR)


➤妊娠期间禁用减重药物。(DNT)


➤对于孕龄期女性,若正在使用减肥药物,应采取避孕措施;若已怀孕,则应立即停药。(Su)


➤妊娠期间不推荐进行减重手术;有妊娠计划的女性应避免在术后至少12-18个月内受孕。(SR)


➤减重手术后妊娠需要接受专业的产前保健,其中应包含营养监测与营养补充。(R)


➤为曾有减重手术史的女性提供长期随访照护,包括在产后进行微量营养素的评估。(Su)



共病抑郁与进食障碍患者的肥胖管理建议



精神疾病患者常常面临肥胖的挑战,这不仅可能加重其精神疾病的症状,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的风险。因此,对于这一特殊人群的肥胖管理需要特别关注。首先,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药物使用情况、生活方式等,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药物选择上,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的精神药物,并在必要时与精神科医生合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其次,生活方式干预仍然是肥胖管理的核心,应鼓励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锻炼。此外,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也非常重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坚持肥胖管理计划。

➤对于正在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患者,在启动肥胖治疗时,可考虑使用奥利司他、利拉鲁肽或芬特明/托吡酯缓释剂,并建议从低治疗剂量开始。(Su)


➤对于合并进食障碍的肥胖患者,应考虑在结构化生活方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u)


➤对于暴食症患者,可考虑使用lisdexamfetamine或含托吡酯/安非他酮的复方制剂进行治疗。(Su)



六、人工智能在肥胖管理中的应用:精准医疗的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肥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分析大量的多模态数据,包括电子健康记录中的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检查检验结果等,从而实现对肥胖相关并发症风险的早期预测、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治疗效果的监测。例如,通过对患者的基因信息、生活方式数据和代谢指标的综合分析,人工智能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减重药物或手术的反应,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等,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干预建议。在资源有限的地区,人工智能的应用尤为关键,它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更精准地识别高风险患者,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从而减轻肥胖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的负担。



总结与展望



iCARDIO 联盟发布的《2025 年肥胖管理全球实施指南》为全球医疗工作者提供了一份全面、实用且具有创新性的肥胖管理方案。这份指南不仅涵盖了肥胖的诊断、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还特别关注了特殊人群的肥胖管理需求,并积极探索了人工智能在肥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通过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和患者个体差异,这份指南旨在提高肥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然而,肥胖管理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医疗工作者、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肥胖认识的不断深入,肥胖管理领域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发展。我们期待这些新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转化为临床实践,为全球肥胖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改善。

参考文献
0.Anker SD, Ji L, Kindel T, et al. iCARDIO Alliance Global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besity 2025: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Global Cardiology. 2025;3:181-206. DOI: 10.4081/cardio.2025.8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