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群英荟萃探真知,众智交融谋新策。2025年9月21日,“菁英论坛——糖尿病肾病诊疗新策略领航行动”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于糖尿病肾病诊疗新策略,汇聚众多内分泌、肾病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型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非奈利酮的创新作用机制、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合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为提升临床决策质量提供新的思路与启发。
会议伊始,河北省人民医院刘冰教授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立军教授联袂致辞,对与会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两位专家指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首位,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威胁。疾病管理应重视综合管理策略的实施,特别在药物治疗这一关键领域,应积极探索并应用具有明确心肾保护作用的创新药物。近年来,非奈利酮等新型nsMRA的出现,为糖尿病相关CKD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期待各位专家在本次会议中能够畅所欲言,共同绘制糖尿病肾病管理的新蓝图!
河北省人民医院胡志娟教授指出,炎症和纤维化是心肾疾病核心病理机制,贯穿疾病发展的全程,而MR过度活化介导的炎症和纤维化是驱动心肾靶器官损伤的关键机制,需尽早干预。非奈利酮靶向抑制炎症和纤维化,实现直接和全面的心肾靶器官保护,治疗4个月即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T2D)相关CKD炎症和纤维化指标,相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作用位点分布更加广泛,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更为直接和全面。
并且非奈利酮疗效和安全性已获得了随机对照研究(RCT)和真实世界数据(RWD)双重验证,中国人群证据相比SGLT2i更为充分:FIDELITY中国亚组分析显示,非奈利酮可显著降低UACR达33%,且在治疗期间作用持续;FIDELITY研究则证实,非奈利酮可显著降低肾脏及心血管复合终点风险,中国人群肾脏获益更为显著(肾脏复合终点显著降低:43% vs. 23%)。
图1 非奈利酮在中国人群中具有更显著的肾脏获益
天津大学泰达医院李青教授强调,T2D相关CKD患者面临较高的心肾进展风险,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建议治疗应以改善心肾结局为目标。非奈利酮能够靶向精准抗炎抗纤维化,不仅可以降低蛋白尿,还可提供持续的心肾靶器官保护,已获多项指南A级推荐。
图2 非奈利酮可降低蛋白尿,并提供持续的心肾靶器官保护
FIGARO-DKD研究和FIDELIO-DKD研究进一步证实,无论处于CKD早期或晚期,非奈利酮均能为中国T2D患者带来更显著的肾脏获益:T2D相关CKD 1-2期患者肾脏复合终点风险降低52%;T2D相关CKD 3-4期患者肾脏复合终点风险降低41%。
图3 nsMRA显著降低整体及中国人群的肾脏复合终点风险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乔晞教授以“nsMRA的多维图景:研究全览与未来展望”为题进行了深入分享。乔晞教授表示,nsMRA在糖尿病相关CKD人群中展现出明确的心肾获益,同步起始联合SGLT2i治疗可进一步增强降蛋白尿效果。此外,科研人员也在进一步探索非奈利酮在其他领域的治疗潜力。
首个评估nsMRA用于非糖尿病相关(ndCKD)疗效和安全性的大型III期研究FIND-CKD正在进行中,结果预计于2026年公布。该研究涵盖了不同病因导致的CKD患者,旨在为nsMRA用于广泛CKD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支持。中国RWE初步显示其在IgA肾病(IgAN)及其他ndCKD等人群中的疗效潜力及良好耐受性。
图4 中国RWE提示:nsMRA可有效降低不同类型CKD患者蛋白尿水平,且耐受性良好
于2024ESC大会公布的FINEARTS-HF研究,首次评估了nsMRA在LVEF≥40%的心衰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nsMRA可显著降低CV死亡和总心衰事件风险16%,并且安全性良好,高钾风险可控。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丽萍教授以“回归临床,nsMRA临床合理应用要点探讨”为题就非奈利酮的合理应用展开了深入分享。张丽萍教授表示,随着FIGARO研究结果的公布,2023年5月,非奈利酮适应症已扩展至T2D相关的CKD早期阶段(取消了eGFR<75 mL/min/1.73 m2上限),增加心血管获益。在实际临床场景中,医生应根据患者eGFR、血钾水平以确定非奈利酮的推荐起始剂量(标准剂量为20 mg,qd),并依据血钾水平等进行剂量调整:
➤血钾>5.0mmol/L:不起始治疗;
➤eGFR<25 mL/min/1.73 m2:不推荐使用;
➤eGFR≥25~<60 mL/min/1.73 m2:以10mg,qd起始,治疗4周后如监测血钾正常,且eGFR与上次检测相比降幅在30%以内,剂量应从10mg qd上调至20mg qd标准剂量;
➤eGFR≥60 mL/min/1.73 m2:以20 mg,qd起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nsMRA与大部分常见药物不存在相互作用/禁忌,因此同服无需调整剂量。
图5 非奈利酮的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建议
张丽萍教授表示,由于nsMRA兼顾短期和长期获益,即使蛋白尿改善,炎症纤维化等病理状态仍持续存在,nsMRA仍需长期应用。有证据显示,20mg标准剂量非奈利酮长期应用,患者获益更佳,且安全性风险可控。
本次会议设立两个讨论环节。在会议的第一个讨论环节中,河北省中医院杨凤文教授、邢台市人民医院刘爱翔教授、邯郸市第一医院潘风军教授围绕“炎症和纤维化早期干预的必要性”以及“nsMRA的临床应用时机”话题分享真知灼见。
杨凤文教授指出,T2D相关CKD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且进展迅速,一旦确诊往往已伴有较高的心肾损伤风险,危害极大,亟待尽早进行干预管理。研究发现,MR过度活化介导的炎症和纤维化是驱动心肾靶器官损伤的关键机制,且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及早针对性地阻断炎症与纤维化通路,不仅能改善蛋白尿、稳定肾功能、有效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还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非奈利酮作为新型nsMRA,能够充分阻断MR过度活化,直接靶向炎症与纤维化通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理机制。
刘爱翔教授表示,对于糖尿病相关CKD患者,当其出现蛋白尿(UACR>30 mg/g)时,表明靶器官已遭受实质性损伤,且疾病存在快速进展ESRD的风险,这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建议及时进行干预。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有效控制血糖与血压,同时选择具有心肾保护作用的药物,如非奈利酮,以延缓疾病进展。在非奈利酮的实际临床应用中,其耐受性良好,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血钾管理也较为可控,可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
潘风军教授强调,我国T2D患者面临着CKD高患病率、ESRD高发生率以及蛋白尿快速进展的高风险。特别是我国人群普遍存在高盐饮食习惯以及盐敏感基因型的特点,进一步加剧了肾脏疾病的进展风险。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更为直接且有效的蛋白尿管理策略以及肾脏保护手段,以改善患者肾脏预后。非奈利酮对于G1-G4期广泛T2D相关CKD患者具有明确的心肾获益,对于UACR>30 mg/g且eGFR≥25 mL/min/1.73m2及血钾≤5.0 mmol/L的患者,应尽早起始治疗,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此外,非奈利酮不影响现有降压和降糖药物治疗,可在现有治疗方案基础上直接起始,为医患双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会议的第二个讨论环节中,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王芸教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刘娜教授、天津医院王维秀教授围绕“nsMRA在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治疗中的地位”以及“未来适用人群的拓展能力”话题展开讨论。
王芸教授表示,非奈利酮作为新型nsMRA,其突出优势在于能够直接靶向炎症与纤维化信号通路,从而有效降低UACR,显著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在T2D相关CKD治疗领域,非奈利酮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临床疗效。并且基于大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非奈利酮在多学科各类权威指南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受到如《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临床管理指南(2025年版)》、《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管理共识》、《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25)》等多项国内外权威指南的高级别推荐,作为改善T2D相关CKD患者心肾结局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
刘娜教授强调,炎症与纤维化是糖尿病相关CKD进展的核心驱动因素。传统的RASi和SGLT2i主要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但对于已经激活的炎症与纤维化通路,效果相对有限。而非奈利酮的作用机制正是通过拮抗MR的过度活化,从上游抑制炎症与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改善疾病结局。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联合治疗方案作为T2D相关CKD的优选治疗策略,以有效减少心肾事件的发生。CONFIDENCE 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非奈利酮与 SGLT2i 同步起始联合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
王维秀教授指出,科研人员也在进一步探索非奈利酮在其他领域如ndCKD患者以及LVEF≥40%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其中,中国RWE研究结果显示,nsMRA能够有效降低不同类型CKD患者的蛋白尿水平,且耐受性良好。而FIND-CKD研究作为首个评估新型nsMRA用于ndCKD的大型III期研究,结果备受期待。此外,FINEARTS-HF 研究作为首个评估nsMRA在LVEF≥40%的心力衰竭人群中的III期研究,结果显示其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和总心力衰竭事件风险,且安全性良好,高钾血症风险可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奈利酮有望成为多种心肾疾病综合治疗的关键药物,为优化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方向。
本次会议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以糖尿病肾病诊疗新策略为核心,通过前沿学术成果分享与深入的思维碰撞,为与会专家在优化T2D相关CKD管理方面提供了创新性思路。非奈利酮作为一种靶向炎症纤维化通路的新型治疗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的肾脏获益,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我们期待未来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与实践探索,进一步拓展其治疗范围,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带来临床获益。
杨凤文 教授
河北省中医院肾病一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
硕士生导师 河北省第五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内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净化学分会委员
河北省中医康复学会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北省中医康复学会常务理事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内科分会常委
河北省医师协会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医师分会常委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刘爱翔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邢台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
主要从事肾脏内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邢台市医学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
邢台市医师协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
邢台市血液净化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医师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
潘风军 教授
邯郸市第一医院肾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药学会肾病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肾脏病透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康复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
河北省临床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装备与材料分会委员
邯郸市医学会血液净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邯郸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
王芸 教授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糖尿病八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基层卫生协会糖尿病与肥胖健康管理专委会 常委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肝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
河北省肝病学会脂肪性肝病专委会 常委
河北省女医师协会第一届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 委员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第二届糖尿病健康管理专委会 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代谢与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专委会 委员
刘娜 教授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
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水肿诊治,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IgA肾病及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炎、紫癜肾、血管炎肾损害、骨髓瘤肾损害,多囊肾,肾积水,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及治疗。对肾脏原发病的诊断及可逆因素的处理,对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如心衰、顽固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尿毒症肺、肾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等有丰富临床经验
王维秀 教授
天津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肾病合并危重症诊疗工作二十年
天津市救援医学学会肾病分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内科学分会秘书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心肾交互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理事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肾病分会会员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重症专委会委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