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约·大咖谈 | 赖克方教授:解析不明原因慢性咳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疾病概念、诊疗优化与探索方向
2025-09-23

图片

循呼吸经纬,织生命长卷

2025年9月11至14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年会(CTS2025)在湖南省长沙市顺利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智慧医疗赋能呼吸学科发展,科技创新推动诊疗能力提升”。会议围绕呼吸系统疾病在预防、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汇聚国内外呼吸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学者,充分交流了智慧医疗在呼吸病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转化应用经验。

在今年的CTS大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赖克方教授,围绕临床中常见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难治性慢性咳嗽展开探讨。赖克方教授从这类咳嗽的疾病概念核心要点与演变、诊疗思路的优化调整,到对慢性咳嗽研究领域的推动作用,分享了贴合临床实际的专业见解,为慢性咳嗽的精准管理提供指导。




医脉通:您分享的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疾病概念”,核心要点和演变是怎样的?这对临床精准识别、减少漏诊误诊有何关键作用?
图片

赖克方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难治性慢性咳嗽在专科门诊非常常见,以往这类患者即便做了大量检查,也难以得到明确诊断,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心理负担,也让医生因无法明确病因诊断而困扰。


随着越来越多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类所谓的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实际上是慢性咳嗽的一种特殊疾病表现,其核心要素是 “咳嗽高敏感性”。目前针对咳嗽高敏感性已有相应的评估手段,且针对这一特征的治疗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将这类咳嗽赋予明确的疾病概念,对临床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可给患者一个清晰的诊断交代,进而减少患者滥用药物的可能,同时也帮助临床更精准地识别这类疾病,避免因过度追求 “找不到的病因” 而导致的漏诊或误诊。


医脉通:这类咳嗽患者的临床诊断思路和治疗策略会有哪些调整优化?践行 “精准诊疗” 面临哪些突出挑战?

图片

赖克方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在明确不明原因慢性咳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疾病概念后,临床诊断思路和治疗策略会有明显调整优化。


诊断上,我们不再会为了查找那些 “找不到的原因”,而浪费大量精力去做各类无谓的检查

治疗上,会将重心聚焦于 “咳嗽高敏感性” 这一核心特征,针对性开展治疗,同时减少其他不必要药物的滥用,让诊疗更贴合疾病本质。


医脉通:该疾病概念的明确,会如何推动慢性咳嗽领域研究更聚焦?未来研究重心可能有哪些变化?

图片

赖克方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当我们明确 “咳嗽高敏感性” 是不明原因慢性咳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主要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征后,整个慢性咳嗽领域的研究方向会更加聚焦。


未来的研究重心将围绕咳嗽高敏感性展开,具体包括针对咳嗽高敏感性相关的靶点、神经环路(涵盖外周与中枢层面的靶点)开展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明确的靶点研发拮抗剂或新型药物,从而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找到更多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推动慢性咳嗽领域治疗水平的提高。


专家简介


图片

赖克方 教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中心、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疾病健康研究院、教授、博导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临床实验部主任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哮喘工作组副组长

  • 中国医促会胃食管反流病学分会副主委

  • 中国咳嗽联盟主席

  • ERS咳嗽联盟国际顾问

  • 中国首部咳嗽指南起草者

  • 欧洲呼吸协会(ERS)慢性咳嗽指南专家组成员

  •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咳嗽指南专家组成员

  • 20余种SCI杂志和国内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


图片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