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ED 2025 | 于波教授:注射美容产品迭代下的临床决策体系构建与风险管控
2025-09-13
关键词: 医学美容 注射美容
图片

编者按

注射美容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新产品、新理念层出不穷,在为临床医生带来更多工具的同时,也对其知识储备与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我们特邀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于波教授,深入探讨注射美容领域的最新进展、市场变化及其带来的临床挑战,为医生精准、规范及高效地开展诊疗提供权威指导。







注射美容领域技术迭代迅速,近年来该领域在治疗理念和治疗策略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进展?
于波教授

近年来,美容皮肤科蓬勃发展,与之相伴的是各类新品不断涌现,仅皮肤科医生熟悉的激光、其他能量设备等医疗器械,近期新增的相关证书便数量可观。注射美容产品领域更是如此,以肤质改善类产品为例,目前已有多款产品的相关证书处于审批流程中,这正是当前领域发展的真实写照。

注射美容的品类也日益丰富,过去提及注射美容,多是“老三样”——肉毒素、玻尿酸、水光针;如今除这三类外,生物刺激类、组织再生类产品不断增多,市场上也随之出现“童颜针”“少女针”“果冻针”等多样化标签,进一步丰富了诊疗选择。不仅品类增多,单一品类下的产品数量也大幅增加。20年前进行注射治疗时,玻尿酸仅有2-3个品种,而如今该品类产品已达数十个,用“赛道增多、赛道内‘运动员’也增多”形容毫不为过。在此背景下,美容皮肤科医生如何精准掌握各类注射美容产品,成为一大考验。

当前领域的新进展,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医生需深度熟悉各类产品特性,包括分子结构、适配的解剖学特点、疗效,尤其是不良反应,这是开展治疗的基础;另一方面,求美者需求与认知发生变化——因选择增多,部分求美者就诊时会直接指定产品,医生需在评估后,判断不同产品能否联合使用、如何合理搭配并注射到不同皮肤或解剖结构中,既要避免产品间“冲突”,又要实现“1+1>2”的疗效,同时节省患者时间。这些既是注射美容领域近年出现的新机遇,也带来了更多临床挑战。



小结

于波教授指出,当前注射美容领域已从传统的“老三样”拓展至刺激类、再生类等多元化产品格局,同一品类下的产品数量也显著增加,标志着该领域进入“产品矩阵时代”时代。这一趋势要求医生不仅需深度掌握各类产品的特性与潜在风险,更需具备精准评估求美者需求、科学联合不同产品并进行立体化注射的能力,从而在规避不良相互作用的同时,实现协同增效与治疗效率的提升。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医生持续提升专业素养是应对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



专家简介


图片

于波 教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导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及注射美容学组组长


  • 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及皮肤外科与美容学组组长


  • 深圳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 深圳市皮肤与性传播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审稿专家:于波 教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