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小技巧---如何
进行有效拍背咳痰
拍背咳痰是一种通过物理振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护理方法,主要适用于存在排痰困难或痰液潴留风险的人群,尤其适用于术后患者、老年人、儿童或长期卧床者。
关于“拍背”
01
适用人群
1. 全麻术后患者
2. 长期卧床患者
3.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症、囊性纤维化)
4. 婴幼儿(<3岁)及学龄前儿童(3-6岁)
5. 老年人群
6. 长期吸烟者
7.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脊髓损伤患者
02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肋骨骨折、胸廓畸形、肺栓塞、主动脉瘤。
近期胸部手术史。
相对禁忌症
严重骨质疏松(拍背可能导致肋骨微骨折);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长期抗凝治疗);
03
体位
1.侧卧位(病变侧在上),身体前倾60°,膝盖微屈,放松腹部肌肉。
2.坐位时,身体前倾,双手抱膝(利于膈肌下降,扩大胸腔容积)。
04
叩击手法和技巧
手掌姿势
1.空心掌:手指并拢,掌心凹陷成杯状,避免平掌直接拍打;
2.手腕放松,利用手臂摆动力量,而非单纯用手掌用力;
叩击部位
1.重点区域:从肺底(腰部上方)向上,沿脊柱两侧向肺尖(肩胛下)拍打;
2.避开部位:脊柱、肾区(腰部两侧)、乳房、心脏区域;
叩击顺序
1.原则:先下后上,先外后内(从肺外侧向内侧拍打)
2.具体路径
肺底→肺中叶(侧胸壁)
肺中叶→肺尖(肩胛区)
重复3-5个循环,每个部位叩击20-30秒。
力度与频率
1.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听到“空空”声(振动声)但无疼痛感。
2.频率:每秒2-3次,每次拍打3-5分钟,每日3-4次(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
3.节奏:均匀、持续,避免忽快忽慢
|注意事项 |
1. 避免餐后立即拍背(可能引发呕吐),选择两餐之间或睡前。
2、拍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频率,若出现头晕、发绀立即停止。
3、痰液排出后,检查颜色、量及性质,记录异常情况。
关于“咳痰”
深呼吸与咳嗽
1.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位,按照平时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放松呼吸。放松肩部和上胸部,使用腹式呼吸,一般进行3-5次。
2.胸廓扩张运动:患者保持体位不变,深吸气后屏气保持3秒钟,后放松呼气,每次都需要深吸气,使胸廓扩张至最大,后方能被动放松呼气。
3.用力呼气技术:患者吸气后,身体前倾,保持嘴部打开,发出"呵"的音。当痰液比较深层时,吸气只需吸入平时的一半或更少,再用力呵气1-2次,助痰液松动,进入主气管,使之更容易被排出。当痰液比较浅层,更接近于上呼吸道时,吸气可吸至一半以上或较满,再用力呵气1-2次,使痰液更容易被咳出清除。
体位引流配合
体位引流借助重力作用,通过改变病人体位和根据气管、支气管解剖位置和特点,通过变换患者体位来促进体内痰液排出的治疗方式。此方法可以配合叩背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分阶段康复训练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王凤哲.中国民康医学.2025(08)
[2] 肺功能康复锻炼在慢阻肺稳定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董卫彦;金娟;范迎迎;余诗艺;陈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5(02)
[3] 呼吸功能训练及有效咳嗽咳痰对腹部手术患者排痰的影响[J].杨一朗;蔡婉霞.中外医疗.2021(01)
[4]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排痰中的应用现状[J].李雪松;耿珍珍;杨玉涵;于卓男;薛平.全科护理.2024(0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