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
患者病例
发病情况
女性,58岁
主诉:肛门停止排便1周,腹痛4天。
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有排气,伴腹胀、恶心、
既往史:既往无
家族史:无肿瘤病史。
相关检查
2025-04-14,外院影像学检查,
2025-4-15,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营养中等,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情况:腹部膨隆,腹肌稍紧,未见胃肠型。左中下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肝脾未触及,肝区、肾区无叩痛,
2025-04-15,实验室检查:急诊
2025-04-15,胸+全腹
图1.2025-04-15胸+全腹CT平扫+增强(乙状结肠病灶)
图2.2025-04-15胸+全腹CT平扫+增强(肝转移瘤 S4/5,S8)
2025-04-16,腹部立位+卧位片,1.考虑肠梗阻。 2.盆腔管状、网格状致密影,考虑术后改变。 3.右侧髂骨骨岛。
图3.2025-04-16影像学检查
2025-04-16
图4.2025-04-16肠镜检查
2025-04-17,病理结果:(乙状结肠)腺癌,中分化。免疫组化:癌细胞HER2(阴性,约20%弱+),MLH1(+),PMS2(+), MSH2(+),MSH6(+),Ki67(约80%+),PD-L1(CPS约5,22C3), PD-L1(Neg)(-)。
2025-04-22,1A号基因检测结果如下:KRAS基因外显子2、3、4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NRAS基因外显子2、3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BRAF基因外显子15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PIK3CA基因外显子9、20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 POLE基因外显子9、13、14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1A号蜡块人微卫星不稳定(MSI)基因分子检测结果:微卫星稳定型(MSS)。
图5.病理结果
2025-4-22,全身PET-CT:1.乙状结肠局部管壁增厚,FDG代谢活跃,结合病理,符合结肠癌表现:①病变累及周围脂肪间隙,疑侵犯子宫后壁,请结合MRI;乙状结肠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远段至直肠肠管弥漫FDG代谢活跃,考虑术后炎性可能,请结合肠镜;②病变肠管周围、左髂总动脉旁、腹膜后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转移,伴FDG代谢活跃;膈上、纵隔1区淋巴结FDG代谢略活跃,不除外转移;③肝S4/5、S8转移灶。2.右上颌窦炎症;左肺上叶磨玻璃结节、双肺多发实性小结节,未见FDG代谢,考虑增殖灶可能,建议密切观察;双侧胸膜略增厚;
图6.2025-4-22全身PET-CT
图7.2025-4-22全身PET-CT
图8.2025-4-22全身PET-CT
2025-4-25,阴道出血相关检查:症状:阴道出血病史。检查:(1)超声:
图9.阴道出血相关检查
初步诊断
1.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cT4N1M1,IV期,pMMR,RAS、BRAF野生型)
2.区域淋巴结转移
3.肝继发恶性肿瘤(肝S4/S5, S8)
4.不完全性结肠梗阻
5.
6.左
7.腹主动脉硬化
8.腹盆腔少量积液
9.
10.陈旧性
鉴别诊断
1.肠麻痹。支持点:肛门停止排便1周,左侧腹部阵发性绞痛不支持点:有排气,腹部可闻及肠鸣音。结论:CT以及内镜发现乙状结肠肿物可解释病情。
2.粪便嵌顿。支持点:肛门停止排便1周,腹痛4天。不支持点:既往没有
治疗经过
考量因素:
1.患者体力:EGOC评分:1分
2.治疗意愿:积极
3.肿瘤分期:cT4N1M1,IV期
4.肿瘤部位:左半结肠
5.分子分型: pMMR,RAS、BRAF野生型
6.转化手术可能
治疗方案:
2025-04-25、2025-05-10、2025-5-24、2025-6-08行
2025-06-20患者出现腹痛,为胀痛,伴肛门排气减少,予以禁食、抑酸、抑酶、灌肠等对症处理后,患者腹痛症状较前有所缓解,间中有呕吐,呕吐少量黄色胃液,予以对症处理后呕吐可缓解。
2025-06-20 腹部立位+卧位片 1.结肠积气扩张,请结合临床。 2.乙状结肠支架置入术后。 3.右侧髂骨骨岛。
图10.影像学检查结果
2025-06-20,胸部+全腹部平扫+增强:1.乙状结肠癌综合治疗后,肠壁增厚较前稍减轻;乙状结肠支架置入,结肠广泛积粪,降结肠壁增厚,建议复查。 2. 肝S4/5、S8结节,较前缩小,考虑转移瘤; 肝S4、S2边缘强化结节,大小较前相仿,血管瘤可能,建议复查; 肝S6囊肿,较前相仿。 3. 双肾囊肿,较前相仿。 4. 腹盆腔少量积液较前稍减少。 5. 双肺下叶炎性条索较前减少。 6. 双肺少许结节,较前相仿,拟炎性增殖灶可能。 7. 双肺尖胸膜增厚;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吸收。 8. 右侧第5前肋陈旧性骨折。 9. 腰2椎体血管瘤可能。
图11.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2025-04-15对比2025-06-20)
2025-06-22,上午患者出现发热,下午患者上厕所站立时发生
2025-07-15,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腹主动脉旁
2025-07-15,病理:(小肠壁结节)纤维血管组织,未见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淋巴结未见癌(0/5)。(肿瘤大体)肠壁内见数小灶腺癌,中分化。部分黏膜缺失,表面糜烂、溃疡形成,肠壁全层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局灶浆膜下层多量淋巴
病例小结
患者被诊断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cT4N1M1,IV期,pMMR,RAS、BRAF野生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肝继发恶性肿瘤(肝S4/S5, S8),合并梗阻。2025-04-16行肠道支架置入术,第一周期mFOLFOX6(含左亚叶酸/5-FU同输疗法)+西妥昔单抗。2025-05至06-08行3周期mFOLFOX6+西妥昔单抗。2025-06-22考虑脓毒症,转至重症医学科治疗,病情稳定后于2025-06-26转回消化中心。2025-07-15行机器人辅助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总结与思考
晚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一般癌分期偏晚且常伴淋巴结甚至远位器官转移、肠穿孔和坏死发生率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也较高1。纵观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方案,化疗仍是重要手段。对于不可直接手术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有效的术前化疗有望实现肿瘤降期、改善梗阻症状,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机会。其中,左亚叶酸是不断优化后的新型亚叶酸。其在临床治疗中,常与5-FU联合使用,发挥协同抗肿瘤的效果。另外,左亚叶酸钠盐的形式相比钙盐可避免药物沉积,允许联合输液,与目前的传统序贯方案相比,左亚叶酸和5-FU混合后同时输注,可起到全程增强作用,同时减少输液步骤、节省化疗时间2,3。这些优势也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有研究显示,相较于传统左
本例患者为 58 岁女性,确诊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cT4N1M1,IV 期,pMMR,RAS、BRAF 野生型),合并不完全性结肠梗阻,同时伴肝 S4/5、S8 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转移。针对其病情,采用含左亚叶酸/5-FU同输疗法的综合方案后,影像学评估显示,乙状结肠肠壁增厚较前减轻,肝转移灶缩小,梗阻症状得到控制,为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患者行机器人辅助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平稳,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为后续肝转移灶针对性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奠定了基础。
这一病例彰显了含左亚叶酸/5-FU同输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优势,与既往临床研究结论形成了有力的印证。总体而言,左亚叶酸/5-FU同输疗法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展现出优势,为临床化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借鉴,也为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治疗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