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
表1:相关建议最新汇总
一、流行病学与预防
01 发病率与危险因素
RCC约占所有癌症的2-3%,在西方国家发病率最高。2022年新发病例约43.5万例,死亡约15.6万例,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0%),高发年龄60-70岁(男女比1.5:1),其发病率在上升但部分欧洲国家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明确的风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
02 预防措施
基于循证医学,2025年指南明确推荐通过减重和戒烟作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证据等级:2a)。
二、诊断和分期
01 症状
目前仅少数RCC患者在晚期出现症状(如骨痛、体能状态恶化、持续性
02 影像学检查
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转移灶评估:强烈推荐胸部CT用于除cT1a期(肺转移风险低)外的所有患者,以诊断肺转移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骨扫描与脑成像:不常规推荐用于评估局部(无转移症状)疾病。但当患者存在提示骨或脑转移的症状时,应进行相应检查。特别推荐对计划干预的mRCC患者在治疗前行脑成像。
复杂囊性病变的管理(基于2019 Bosniak分类):I/II类恶性风险极低;IV类恶性风险高达84%。Bosniak III类推荐优先考虑主动监测(AS)而非直接手术。因为该类病变仅约51%为恶性,且进展风险较低。
03 肾活检
经皮肾肿物活检(RMB)可避免对良性病变实施不必要的干预措施,并有助于筛选适合进行监测的患者,以及为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选择全身治疗方案(证据等级:3 级)。
对于实性肾肿物,与细针穿刺活检相比,针芯活检是更优选择(证据等级:2b 级)。采用同轴技术取样的针芯活检可将种植转移风险降至最低 (证据等级:2b 级)。
实性肾肿物的针芯活检诊断率为 78%-97%,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性(98%-100%)和敏感性(86%-100%)均较高(证据等级:2b 级)。若活检结果为非诊断性(即无法明确诊断),应考虑进行第二次活检或手术切除(证据等级:4 级)。
不建议对囊性肾肿物进行针芯活检,因其诊断率较低,除非肿物存在可进行活检的局灶性实性区域(如博斯尼亚克 IV 型囊肿,Bosniak IV cysts)(证据等级:2b 级)。
04 组织学诊断
依据2022年第5版WHO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分类,RCC包含多种组织病理学实体。新版整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标准,推动诊断向分子分类转变。除形态学分类外,新增分子驱动亚型:SMARCB1缺陷型肾髓样癌、TFE3/TFEB重排型RCC、ALK重排型RCC和ELOC突变型RCC。主要RCC类型仍为透明细胞型(ccRCC)、乳头状型(pRCC,取消I/II亚型分法)及嫌色细胞型。
三、治疗策略
01 局限性RCC的治疗
1.1、手术治疗
对于局限性RCC,手术仍是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式。基于肾功能、肿瘤学结局和生活质量(QoL),如果技术上可行,无论采用何种手术入路,局限性 cT1 期RCC的推荐首选治疗方案为肾部分切除术(PN)而非根治性肾切除术(RN)(证据等级:1b)。
1.2、RN
1.3、阳性手术切缘(PSM)
PN后阳性手术切缘(PSM)(发生率2-8%)增加局部复发风险(16% vs 阴性切缘3%),但无需常规二次手术(证据等级:3);建议密切影像随访,必要时二次治疗。
1.4、肾上腺切除术
RN联合肾上腺切除术未改善生存(证据等级:3)。
1.5、淋巴结清扫术(LND)
cN0患者不推荐常规淋巴结清扫术(LND)(证据等级:2b);cN1患者LND有助于分期,但生存获益未证实(证据等级:3)。
1.6、静脉瘤栓(VTT)管理
非转移性静脉瘤栓(VTT)患者应手术切除(证据等级:3),手术方式取决于瘤栓水平;术前栓塞无益且增加风险。
1.7、手术替代治疗
消融治疗:仅推荐用于不适合手术的cT1a肿瘤(证据等级:3);3cm肿瘤避免射频消融(RFA),>4cm避免冷冻消融(CA);
立体定向放疗(SABR/SBRT):可用于不适合手术的cT1a-b肿瘤(弱推荐,证据等级:3);推荐老年/合并症患者小肾肿块行AS(证据等级:3),需活检确认且定期影像随访;
新辅助/辅助治疗:推荐
02 mRCC的治疗
2.1、手术治疗
需系统治疗者首选一线免疫联合治疗,而非立即减瘤肾切除术(CN)(证据等级:2b);
低转移负荷、良好体能状态者仍可考虑前期CN(证据等级:2b)。
2.2、转移灶局部治疗
寡转移灶首选手术切除或SBRT(证据等级:3);术后1年内复发者避免转移灶切除+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证据等级:4)。
2.3、系统治疗
2.31 透明细胞mRCC
一线治疗: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抑制剂(如
图1. 一线治疗建议
后线治疗:ICI进展后首选卡博替尼(证据等级:2a);多线治疗失败后可用贝组替芬(HIF-2α抑制剂)(证据等级:1b)。
图2.后线治疗建议
具有肉瘤样特征的晚期转移性ccRCC,ICI联合方案优于TKI单药(证据等级:2b)。
2.33 转移性非透明细胞RCC
乳头状RCC(pRCC)治疗卡博替尼优于
2.34 遗传性和综合征特异性肾细胞癌(RCC)
遗传性RCC的中位诊断年龄为37岁;70%的遗传性RCC肿瘤出现在所有RCC肿瘤的最低年龄十分位(46岁)中(证据等级:3)。
为了确定肿瘤中发现的基因变异是否为种系来源,必须进行种系基因检测(证据等级:3)。
von Hippel-Lindau(VHL)与非富马酸水合酶缺陷型RCC患者,肿瘤直径≤3cm时可暂缓干预,需积极治疗时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证据等级:3);Belzutifan获欧美批准用于无需即刻手术的VHL相关透明细胞RCC(证据等级:2),更新后的指南推荐belzutifan用于不适合手术的VHL相关肾癌及其他肿瘤患者。
目前,对于非VHL遗传性或综合征特异性RCC,尚无获批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证据等级:3)。
03 肾切除术或消融治疗后的随访监测
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密集的影像学监测,推荐使用亚型特异性风险模型进行随访分层(证据等级:3)。随访对于评估功能结果和限制长期后遗症(如肾功能损害、终末期肾病和心血管事件)也很重要。肿瘤学随访可检测局部复发或转移性疾病,而患者可能仍可通过手术治愈。基于低级别证据,推荐采用风险适应的随访监测计划来管理RCC治疗后的患者。
结论
2025年RCC指南基于最新的多学科证据基础,通过透明、稳健和可重复的方法,制定了新的指南建议,并在本次更新中进行了总结。
来源:《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es on Renal Cell Carcinoma: The 2025 Update》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