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心衰和CKD患者而言,

高钾血症(血钾>5.0mmol/L)是
随着对高钾血症的深入研究,临床上管理高钾血症的手段逐渐丰富,特别是新型钾离子结合剂
RAASi治疗:获益与风险并存
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治疗中,RAASi[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是“新四联”一线药物的重要组成,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ACEI/ARB也是CKD治疗的一线药物。新型MRA即非甾体MRA在
一方面,RAASi的使用会增加心衰或C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既往研究显示,接受RAASi治疗的心衰住院患者中高钾血症患病率高达17.3%[1];非甾体类MRA(nsMRA)治疗心衰的两项研究数据也显示,nsMRA使用6个月后,高钾血症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平均血钾水平由基线的4.65mmol/L升高到5.03mmol/L[2,3]。ESC年会上发布的OPRA-HF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心衰患者高钾血症发生风险增高的相关因素[4]。研究纳入因既往高钾血症(血钾>5.0mmol/L)或高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而存在高钾风险,且接受亚最佳剂量MRA的HFrEF患者。研究分为1-2周的导入期和6个月随机、双盲治疗期(使用环硅酸锆钠或安慰剂对照),未用环硅酸锆钠却耐受MRA目标剂量(
而另一方面,高钾血症也是影响RAASi治疗的一大障碍,其不仅影响了患者接受RAASi治疗的比例和剂量,还直接影响了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将对患者的长期预后产生不利影响。ESC大会发布的COEDO-AHF登记研究评估在心衰合并CKD和/或高钾血症患者中使用RAASi或MRA的临床获益[5]。研究纳入新发心衰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并在出院时存在肾功能不全(eGFR<60mL/min/1.73m²)和/或高钾血症的患者。研究共纳入249例患者,分为三组:同时使用RAASi和MRA;仅使用RAASi或MRA中的一种;RAASi/MRA均未使用。研究结果显示,与心衰不合并CKD和高钾血症的患者相比,心衰合并CKD和/或高钾血症患者的预后更差(图1A,Log-rank检验,P=0.03)。在心衰合并CKD和/或高钾血症患者中,三个治疗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接受RAASi和MRA治疗的患者预后优于其他两组(图1B,Log-rank检验,P=0.015)。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存在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的担忧,但为心衰患者同时使用RAASi和MRA与更好的预后相关,这凸显了优化RAASi/MRA治疗的重要性。

图1:COEDO-AHF研究结果[5]
重视血钾管理,打破高钾桎梏新选择
-药物协同降低高钾血症风险
近年来,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心肾保护作用逐步被认识。多项大型临床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SGLT2抑制剂能进一步降低慢性心衰和CKD患者的心肾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6,7]。目前,国内外心衰和CKD治疗指南均推荐,SGLT2抑制剂作为慢性心衰和CKD的一线治疗药物[8,9]。相比与RAASi和MRA长期使用可能出现高钾血症风险,SGLT2抑制剂对血钾影响小。
本次ESC上一项研究就探讨SGLT2抑制剂与MRA的联合使用,对患者发生高钾血症风险的影响[10]。这项荟萃分析共纳入5项研究11186例患者。研究发现,与仅使用MRA组相比,MRA联合SGLT2抑制剂组患者高钾血症风险显著降低(HR=0.56,95%CI:0.44~0.72,P<0.00001,图2)。既往有研究认为,使用MRA的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约为未使用MRA患者的2倍。而本研究中,在已接受MRA治疗的患者中,加用SGLT2抑制剂后,高钾血症风险可降低44%。这种效应被认为与SGLT2抑制剂抑制作用所带来的多种心血管及肾脏保护机制有关。研究认为,对于已接受MRA治疗的患者,加用SGLT2抑制剂可显著降低其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

图2:MRA联合SGLT2抑制剂组患者高钾血症风险显著降低[10]
-新型钾离子结合剂高效控钾
针对已经发生的高钾血症,我国《钾离子结合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推荐[11]:SZC 用于非透析 CKD 慢性高钾血症的长期治疗;合并慢性高钾血症的维持性
本次ESC年会上,一项荟萃分析评估了新型钾离子结合剂治疗高钾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纳入应用SZC、Patiromer(注:Patiromer尚未在中国上市)与安慰剂治疗高钾血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上述新型钾离子结合剂的疗效与安全性[12]。研究将血钾的平均变化、血钾正常状态的维持情况作为有效性评估指标,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估指标。研究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的4268例患者,其中61.1%患者接受钾离子结合剂治疗。患者平均年龄66±12.1岁,女性患者占36.5%。结果显示,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接受新型钾离子结合剂治疗的患者血钾水平显著降低(MD=-0.40 nmol/L,95%CI:-0.62~-0.19,P<0.01,图3A)。此外,使用钾离子结合剂可显著提高血钾达标率(RR=2.02,95%CI:1.55~2.62,P<0.001,图3B)。

图3: 钾离子结合剂治疗后血钾水平变化[12]
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的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09,95%CI:0.99~1.19,P=0.07);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RR=1.03,95%CI:0.82~1.30,P=0.8)。
本研究表明,新型钾离子结合剂在降低高钾血症患者的平均血钾水平及维持血钾正常状态方面具有明确疗效,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无差异,这提示此类药物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支持将新型钾离子结合剂作为高钾血症的有效的治疗选择。
总结
2025 ESC年会上关于高钾血症的多项最新研究成果,从优化RAASi、协同药物使用、降钾药物选择等方面为高钾血症管理添加了新的证据,为临床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参考。临床医生应积极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精准识别高钾血症高危患者,加强血钾监测,同时优化治疗方案,特别是通过新型降钾药物维持RAASi的使用,尽量不因高钾血症而减量或停用RAASi,以确保患者的心肾获益,切实改善患者预后。
调研问题
当前指南/共识推荐可用于优化心衰或CKD患者RAASi治疗的降钾治疗药物是哪一种?(单选)
B.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
C.阳离子交换树脂类药物
D.新型钾离子结合剂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码:CN-167156 过期日期:2025-11-2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