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1世纪以来,肥胖如同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我国人群基数大,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
2025年8月15~17日,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专家工作组学术年会(2025 CSMBS)与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2025 COC)于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肥胖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肥胖防治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医脉通特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围绕“减重与代谢外科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分享新见解,医脉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医脉通:目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能否分享一下我国肥胖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存川教授: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肥胖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人面临超重和肥胖问题,这一比例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因中国人口基数大,肥胖总人数已超过美国。因此,肥胖防治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医脉通:在本次大会中,您以《中国及国际减重与代谢外科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为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讲座。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中国减重与代谢外科从起步到如今的发展脉络?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王存川教授:减重手术在我国有40多年发展历史,按照时间线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规范高速发展期。
1.萌芽期(1982-2000年)
减重手术在中国起步于1982年,当时仅有少数医生报告开腹手术用于减肥。在1982年到2000年间,全国仅三位医生报告了9例传统开腹减肥手术。此阶段被视为中国减重外科的萌芽期。
2.发展期(2000-2020年)
2000年,上海长海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开展
3. 规范高速发展期(2021年后)
2021年起,学科进入规范高速发展期。
减重代谢外科的里程碑包括:
1982年:首例开腹减肥手术报告。
2000年:腹腔镜减重手术启动。
2012年:成立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及
2015年:创办专业期刊《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18年:减重外科写入教科书。
医脉通:近年来,技术创新(如机器人手术、微创技术等)对减重与代谢外科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这些技术如何改变手术的实施和患者的康复过程?
王存川教授:在微创技术普及之前,减重手术(如胃旁路术)需要通过一个巨大的腹部纵行切口(长约20-30厘米)来完成,创伤大、疼痛剧烈、恢复慢、感染和
而机器人手术是微创手术的“升级版”和“豪华版”。它并非由机器人自主操作,而是由外科医生操控的高级智能器械平台,机器人手术的出现将减重代谢外科手术的精准与智能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微创和机器人技术等创新技术已经将减重代谢外科推向了一个以“精准、安全、快速康复”为标志的新时代。
医脉通:在国际上,减重与代谢外科领域有哪些最新的前沿动态和技术突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怎样的地位?我们有哪些优势和需要追赶的地方?
王存川教授:近年来,像机器人手术、微创手术等新技术的出现,确实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能否替代旧技术,仍需时间检验其效果、安全性及持续性。如今,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已经逐渐走向国际,比如在2019年和2023年,分别在广州和深圳承办了国际代谢外科联盟-亚太区学术会议。
1、手术量方面: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接受减重手术,美国居于首位,约30万例/年。我国的手术量大概居全球第四至第五位,大概4万例/年。
2、优势与差距:我国的优势在于手术技术普及率高、涵盖各种术式、中国医生手术技巧精湛(如精准手术、减少穿刺口)。但大型临床研究仍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医脉通:在本次大会中,您以《减重手术的限制环还有必要存在吗?》为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讲座,那么,有关“减重手术的限制环还有必要存在吗?”您的观点是什么?
王存川教授:减重手术通过改变胃肠道结构(如缩小胃或肠道以减少容积)实现机械限制性作用。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胃肠道可能会代偿性扩张,吸收能力也随之增强,造成部分患者体重反弹或复胖。为解决反弹问题,可调节胃束带手术曾流行十余年,但因远期效果不佳,并发症高(如移位腐蚀)而被取代。但通过改良束带的宽度,使用更细小的束带(如丝线)代替,可显著降低副作用,提升减重效果和糖尿病治疗效果。如今,技术更新迭代,限制环(LAGB)多被像袖状胃切除术(SG) 、胃旁路术(RYGB) 和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 等术式取代,如果肥胖患者正在考虑手术,还是建议与专业的减重外科团队深入探讨之后再进行选择
专家简介:
王存川 教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胃肠外科/减重中心 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润良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
暨南大学肥胖代谢研究所所长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主编
广东省粤港澳高校代谢与分子医学联合实验室主任
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IFSO)前理事/亚太区前主席/亚太区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代谢外科专家工作组(CSMBS)荣誉组长/前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代谢外科综合管理与护理专家工作组(CSMBS-IH)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肥胖代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前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