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临床应用逾两百年的经典强心苷类药物,
8月29日-9月1日,2025年欧洲
研究设计
DIGIT-HF试验是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在德国、奥地利和塞尔维亚的55个研究中心开展。研究纳入接受标准心衰治疗的症状性HFr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或NYHA分级Ⅲ级且 LVEF≤40%],并在此基础上按1:1比例随机进行洋地黄毒苷或安慰剂治疗。
洋地黄毒苷的初始剂量为0.07mg/d,6周后采用双盲方式调整剂量至0.05 mg/d或0.1 mg/d,以将洋地黄毒苷的血药浓度控制在8-18 ng/ml的安全有效区间内。
之所以选择洋地黄毒苷是因为其以肝脏代谢为主,半衰期更长,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同样能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且洋地黄毒苷在8–18 ng/mL的血药浓度下可显著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其效果与低浓度地高辛(0.5–0.9 ng/mL)类似,正是DIG试验后续分析所推荐的理想治疗范围。
试验的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与因心衰恶化住院的复合终点,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原则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212例ITT患者,平均年龄66岁,女性占20%,平均LVEF为29%,心衰症状负担较重——70%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或Ⅳ级。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心衰药物治疗,且除颤装置(包括心脏再同步治疗25%)的使用率较高,达64%。
中位随访36个月显示,洋地黄毒苷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39.5%和44.1%的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HR=0.82;95% CI:0.69-0.98;p=0.03)。绝对风险降低4.6%,需治疗人数(NNT)为22。
具体来看,洋地黄毒苷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27.2%和29.5%(HR=0.86;95%CI:0.69-1.07);首次因心衰恶化住院的发生率分别为28.1%和30.4%(HR=0.85;95%CI:0.69-1.05)。洋地黄毒苷组的全因死亡和因心衰恶化住院的总事件数为537例,安慰剂组为531例(RR=0.85;95%C:0.67-1.09)。
此外,所有预设亚组的主要终点结果均呈阳性,且心率≥75 bpm或
在安全性方面,洋地黄毒苷组有4.7%的患者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安慰剂组则为2.8%,且不良事件主要为心脏相关事件疾病(3.4% vs 1.8%)。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充分心衰标准治疗基础上,使用洋地黄毒苷可进一步降低HFrEF患者的死亡及心衰住院复合风险,且安全性可控。
研究者说
在报告时,Bavendiek教授指出,尽管本试验的入组人数低于预期,但仍证实晚期HFrEF患者在接受规范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洋地黄毒苷治疗(采用简易剂量调整方案)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与因心衰恶化的住院风险。基于本研究结果,洋地黄毒苷可作为HFrEF患者的补充治疗选择策略,尤其适用于合并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