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科普医哥
1PPD 试验的局限性
PPD 试验是一种检测人体是否感染结核杆菌的常用方法。它通过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一定剂量的 PPD 制剂,观察 48 - 72 小时后的皮肤反应来判断结果。如果出现红肿硬结,且直径达到一定标准,就判定为阳性。但问题在于,PPD 试验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肺结核。它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原因多种多样:
①卡介苗接种:在我国,新生儿出生后会接种卡介苗,这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卡介苗后,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导致 PPD 试验呈现阳性。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结核感染,只是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
②非
③ 其他因素:如个体的免疫状态、近期感染其他疾病等,也可能对 PPD 试验结果产生干扰,导致假阳性。
此外,PPD试验阴性也不能绝对就能排除有肺结核。
因此,只单纯做PPD试验,如果呈阳性,不能因此就判定为患有肺结核而不给到校。如果阴性,不能就完全判定就绝对没有肺结核。
2肺结核筛查方式。
《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 (2020 年版)》明确指出:肺结核诊断的检查流程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 TST 或 IGRA 等进行感染检测)、胸部影像学(胸片或者胸部CT)、病原学(如痰抗酸染色)等。具体如下:
1.问诊对所有就诊者,要详细询问其肺结核患者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
除常见症状外,儿童肺结核还可表现为
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
可采用PPD试验( TST)或
通常采用PPD试验,对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PPD试验检测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 mm 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者,要进行胸部 X 光片检查。对于有 PPD试验禁忌症的学生,可以采用IGRA 替代。
不能进行PPD试验检测的人员包括:①患急性传染病(如
3.胸部影像学检查
15 岁及以上者均进行检查;15 岁以下者,对具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PPD试验强阳性/IGRA 阳性者进行检查。通常首选胸片,必要时行
胸片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肺部的形态和结构,对于发现肺部的异常病变,如肺部结节、斑片影、空洞等有一定的帮助。如果胸片显示肺部有异常,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患有肺结核。
胸部 CT 的检查更为细致,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对于早期发现肺结核病变、判断病变的范围和性质等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早期、小的结核病变,胸部 CT 能够更早地发现,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4.病原学检查
对具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胸部影像学检查异常者、或 PPD试验强阳性 /IGRA 阳性者,留取 3 份合格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等相关检查。
5. 排查骨结核、淋巴结核、结核性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做肺结核筛查时,要提供病史以及有无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需要做PPD试验( TST)或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15 岁及以上者还需要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胸片或胸部CT)。不满15岁者不要求必须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但如果具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PPD试验强阳性/IGRA 阳性者应进行检查。痰抗酸染色也不要求常规检查,但对具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胸部影像学检查异常者、或 PPD试验强阳性 /IGRA 阳性者,留取 3 份合格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等相关检查。此外,如果考虑存在结核感染,除了肺部之外,要注意排查其他部位有无结核感染。
3总结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虽然近年来疫情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群感染率高,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数仍较多。
校园内学生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结核病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PPD试验可筛查潜在感染者,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肺结核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感染者,因为结核病早期症状隐匿,PPD试验能快速检测机体是否感染结核菌,尤其对接触过患者或出现咳嗽、盗汗等症状的学生进行重点排查。
国家将结核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学校作为重点防控场所,学校组织筛查是落实传染病防控政策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学生健康,因为学生免疫系统未完全成熟,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通过筛查可早期干预,避免病情恶化,同时保护其他学生健康。
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过程中、卡介苗的保护效力有限等因素,感染结核菌后容易发生结核病。校园内人群密集,一旦存在传染源,容易造成传播。因此,学生是结核病发病的重点人群之一。
因此,及时、准确地筛查和诊断对于控制疫情、保护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 PPD 试验的作用和局限性,避免因漏检或误判影响正常返校或导致校园内传播,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流程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感染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