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传音 智汇全球:Kensei Yamaguchi教授中国行圆满收官,共话18.2胃癌靶向诊疗前沿
2025-08-29
关键词: 胃癌

2025年8月21日至23日,由北京康和公益基金会发起的2025全球之声|“寰宇胃来”海外专家学术中国行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日本癌研有明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化疗科主任Kensei Yamaguchi教授,到访北京、上海、苏州三地,分享国际前沿视野与学术动态,与中国消化道肿瘤专家围绕Claudin 18.2 等胃癌精准治疗核心议题展开对话,并结合两国疾病特征与临床实践,激荡学术思维、共探未来发展,推动了中日两国在胃癌领域的学术对话与交流。医脉通特整理会议精华,以飨读者。



靶领前沿,精准施治

Claudin 18.2 引领晚期胃癌治疗结局变革浪潮


在“寰宇胃来”海外专家学术中国行中,Yamaguchi教授带来了题为“释放Claudin 18.2 靶向治疗的潜能——以真实世界证据变革晚期胃癌治疗结局 /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Targeting Claudin 18.2 Transforming Outcomes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hrough Real-World Evidence”的专题演讲,通过梳理HER2、Claudin 18.2、MSI/MMR、PD-L1等胃癌生物标志物进展以其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深入阐述了如何分层制定晚期胃癌个体化治疗策略。


针对HER2阴性患者,CheckMate-649、KEYNOTE-859等研究提示,化免联合方案在PD-L1 CPS≥10晚期胃癌患者中获益明显(HR均为0.65),而在CPS <10的患者中获益有限(如:PD-L1 CPS 5-10患者中,两项研究HR分别仅为0.92和0.97)。全球多中心III期SPOTLIGHT和GLOW研究结果提示,佐妥昔单抗+化疗方案用于Claudin 18.2+/HER2-患者一线治疗,分别可降低约25%和23%死亡风险,不论PD-L1表达状态。因此,当Claudin 18.2/PD-L1双阳性患者PD-L1 CPS <10时,应优先考虑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


此外,SPOTLIGHT研究亚组分析显示,佐妥昔单抗联合方案在日本亚组中表现优异:与安慰剂+化疗组相比,佐妥昔单抗+化疗组可显著改善中位PFS(18.07个月 vs 8.28个月,HR 0.493)和OS(23.10个月 vs 17.71个月,HR 0.719)。GLOW研究日本亚组人群中位PFS(20.80个月 vs 8.28个月,HR 0.352)和中位OS(24.18个月 vs 14.69个月,HR 0.494)同样显著提升。


Yamaguchi教授强调,亚洲人群使用佐妥昔单抗方案不仅疗效优于白人群体,同时表达出更好的耐受性,体现在治疗持续时间更长(中位时间:253天vs 176天)、药物累积剂量更高(中位7400.000 mg/m2 vs 5214.709 mg/m2),以及恶心(5.7% vs 13.2%)、呕吐(8.6% vs 20.8%)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等多个方面。


针对佐妥昔单抗相关不良反应,他分享了日本多学科协作管理经验,强调应通过规范化、前瞻性的预防与管理策略,有效控制副作用,保障治疗流程的顺利进行。


DM_20250829131212_002.jpgDM_20250829131212_003.jpg


中日互鉴,肇启新篇

胃癌专家圆桌共话诊疗理念与实践


Yamaguchi教授此次中国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度的学术对话,更是与中国同仁携手推动中日医学合作迈向新阶段、加强全球胃癌治疗领域战略协同的重要实践。双方旨在共同开拓胃癌诊疗的新格局,引领全球胃癌治疗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在中国学术行北京站,吴世凯教授、武颖超教授、金璿教授等多位专家牵头分享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MDT诊疗现有成果与应用经验。双方回顾胃癌精准治疗演进历程以及中国胃癌精准治疗的发展史,特别聚焦新兴靶点Claudin 18.2,展望胃癌多靶点精准治疗新时代。


DM_20250829131212_004.jpgDM_20250829131212_005.jpgDM_20250829131212_006.jpgDM_20250829131212_007.jpgDM_20250829131212_008.jpgDM_20250829131212_009.jpg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中外交流聚焦MDT运行病例临床实践,Yamaguchi教授与张玉松教授、吴永友教授等专家特开设中日胃癌联合多学科门诊,聚焦真实病例进行实战研讨。Yamaguchi教授参观了医院现代化医疗设备,并与医院管理人员就医院管理理念与发展战略展开高层对话,实现理念互融、经验共享。


DM_20250829131212_010.jpgDM_20250829131212_011.jpgDM_20250829131212_012.jpgDM_20250829131212_013.jpgDM_20250829131212_014.jpg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参访中,王争教授、肖秀英教授等多位中方专家介绍了仁济医院组织架构、科研战略及在胃癌领域的多项突破。中方专家提出,未来将进一步聚焦胃癌转移与耐药机制、肿瘤免疫微环境与新靶点探索,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胃癌诊疗中的应用。中日双方视角交融,碰撞出富有建设性的学术火花。


DM_20250829131212_015.jpgDM_20250829131212_016.jpgDM_20250829131212_017.jpgDM_20250829131212_019.jpg



总结


本次 “寰宇胃来”海外专家学术中国行学术活动,不仅是中外经验的交汇,更是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催化剂。期待以此次交流为起点,中日两国能够持续深化在胃癌防治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融合国际先进理念与中国临床优势,为全球胃癌防治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