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徐虹教授权威解读《泰它西普在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应用的专家建议》 | 执笔者说
2025-08-18


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由于复杂免疫网络异常激活介导的异质性肾脏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治疗理念正从传统免疫抑制向精准调控特定免疫环节转变。在生物制剂中,泰它西普已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展现出良好治疗潜力,但在儿童肾小球肾炎临床应用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其用药时机、治疗方案及安全性监测等方面均需要有规范性的指导意见。


近期,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风湿科学科带头人徐虹教授牵头完成的《泰它西普在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应用的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专家建议”)重磅发布1本期内容特邀徐虹教授详谈该专家建议背后的故事,围绕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诊疗现状、当前治疗困境与新进展以及泰它西普的临床优势及应用规范,分享宝贵意见,为我国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Q:作为《泰它西普在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应用的专家建议》的撰写发起人,请您介绍一下,当初决定制定该专家建议的初衷或背景是什么?

图片

徐虹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是基于目前国内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现状。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由于复杂免疫网络异常激活介导的异质性肾脏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KD)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吗替麦考酚酯(MMF)、环磷酰胺(CTX)等传统免疫抑制剂,但部分患儿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而且患儿长期使用传统治疗可能引发感染、代谢紊乱、生长障碍等一系列副作用,临床迫切需要疗效与安全性兼具的新型药物。


二是治疗机制研究的发展和新的理念转变。随着对免疫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相关研究不断进展,诸多重要免疫通路及分子靶点相继被发现并用于临床试验或实践中。例如,对IgA或IgG的耐受丧失可分别导致IgA血管炎或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IgA肾病(IgAN)主要是由于肠道B细胞释放低糖基化的IgA进入血液,导致循环中的抗IgA-IgG免疫复合物形成所致2而将生物制剂引入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是肾脏病学领域的一大进步,推动了治疗从传统广谱免疫抑制向精准调控特定免疫环节转变,为改善患儿预后带来希望。


近年来,生物制剂在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解决重症、难治性肾小球疾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药物直接靶向参与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的不同介质和途径,为肾脏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中,B细胞消耗/调节剂等在肾小球肾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泰它西普是一种钙调节剂和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剂(TACI)与IgG Fc段的融合蛋白,可同时特异性结合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增殖诱导配体(APRIL):通过阻断BLyS信号,抑制未成熟B细胞发育和存活;通过抑制APRIL介导的成熟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减少自身抗体产生,从而为其在免疫介导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1泰它西普已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如成人SLE、类风湿关节炎、IgAN、重症肌无力等)展现出良好治疗潜力,目前已在《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25版)》中获得了成人SLE治疗的推荐3在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泰它西普的临床应用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2022年发表的一项泰它西普治疗难治性LN患儿的多中心研究以及2024年发表的一项泰它西普治疗儿童IgAN和IgA血管炎肾病(IgAVN)的研究均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4,5但泰它西普作为中国原研Ⅰ类的创新双靶生物制剂,还需要有更专业的指导意见,以规范临床医生对其使用时机、适应症选择及安全性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Q:该专家建议的制定需要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及国内临床专家的实践经验,通过多轮讨论投票最终形成这部凝心之作。请您分享一下,在制定的过程中,专家组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图片

徐虹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第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儿童群体与成人患者的差异①儿童SLE患者通常急性发病,肾脏受累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且多表现为高疾病活动度及多系统损害,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患者出现与糖皮质激素相关的损伤比成人患者更为严重4②IgAN和IgAVN是儿童群体中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且有显著的进展为肾衰竭的风险5需要强调的是,儿童不是“缩小版大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敏感性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在用药方面更需严格、谨慎。儿童用药剂量建议根据体重分层给药,不能简单地按成人剂量减半或随意估计,同时注意某些药物禁忌。


第二个是目前泰它西普临床应用数据有限。目前,临床医生对于泰它西普用于儿童肾小球肾炎的经验尚不足,因此工作组由多个学科(儿童及成人的肾脏病学和风湿病学、药学专家)的59位专家组成,基于改良德尔菲法原则,核心专家组首先提出临床问题,在全面评估泰它西普治疗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的情况,并检索了大量文献后,发现泰它西普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SLE/LN、IgAN、IgAVN、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肾病(MCD)等肾小球肾炎疾病。结合检索结果,我们聚焦于泰它西普在儿童LN、IgAN及IgAVN三种疾病中的治疗应用。需要明确的是,针对儿童肾小球肾炎患者,当前泰它西普的研究证据稍显不足,主要基于小样本儿童研究(多为回顾性设计)及成人数据外推,且临床随访时间有限。对此,工作组根据不同专家的宝贵意见,经过多轮讨论、修改、投票,最终制定了该专家建议。未来还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论证其在儿童LN、IgAN及IgAVN患者中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构建儿童用药疗效-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的三维证据体系,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Q:任何指南/共识的制定都离不开循证证据的支持。基于这些临床研究,这版专家建议对泰它西普治疗儿童LN、IgAN及IgAVN有哪些指导意见呢?请您简要分享一下。

图片

徐虹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泰它西普在儿童LN的应用


泰它西普可用于传统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应答不充分的儿童难治性LN患者,提高SRI-4应答率和肾脏缓解率,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对于复发活动性LN患者,传统免疫抑制剂联合泰它西普可提高SRI-4应答率和肾脏缓解率,更多、更快达到治疗反应目标。对于初发活动性LN患儿,泰它西普可作为有前景的早期联合治疗选择1


一项纳入15例儿童难治性SLE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难治性LN 14例,占93.3%),结果显示,泰它西普联合治疗16周后,66.7%的患者达到SRI-4应答,其中160mg组患者应答率达到100%(3/3),71.4%(10/14)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下降>25%或维持≤7.5mg/d,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4


-泰它西普在儿童IgAN的应用


泰它西普可用于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的儿童IgAN的治疗,能够快速改善尿蛋白水平,稳定肾功能,降低糖皮质激素用量并减少免疫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对于病理提示重度系膜增生、活动性MEST-C评分≥2项(M1/E1/S1/C1)、新月体比例≥25%,或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存在肾功能下降的疾病高进展风险儿童IgAN患者,泰它西普可作为早期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病理提示轻中度系膜增生或活动性MEST-C评分≤1项(M1/E1/S1/C1),且肾功能稳定伴有轻~中度蛋白尿的儿童IgAN患者,泰它西普单药治疗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选1建议充分评估获益和风险,并加强疗效观察和安全性监测。


一项国内多个儿童医疗中心共同发表的首次评估泰它西普治疗难治性IgAN和IgAVN患儿的研究结果显示,泰它西普治疗4周,患儿尿蛋白水平即呈现明显改善,24h尿蛋白较基线减少47.62%,并持续至48周(24h尿蛋白较基线减少79.12%),末次随访时,62.5%的患儿尿蛋白完全缓5


-泰它西普在儿童IgAVN的应用


泰它西普可用于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儿童IgAVN的治疗,显著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稳定肾功能,减少激素用量,也可作为临床或病理表型较重IgAVN患者早期联合用药的选1




Q:在临床实践中,您会强调哪些用药重点,以保障患儿用药的疗效与安全?该专家建议的发布对推动泰它西普在儿童肾小球肾炎规范化治疗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

图片

徐虹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泰它西普为皮下注射制剂,在儿童患者中建议根据体重分层给药,可根据情况酌情减量。值得一提的是,泰它西普有助于儿童肾小球肾炎患者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上述提到国内多中心联合发表的研究显示,泰它西普治疗16例儿童难治性IgAN或IgAVN,中位随访时间为24周,糖皮质激素的中位剂量从基线时的25mg/d降至随访结束时的2.5mg/d,剂量减少了85.7%,其中8例患儿完全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证实泰它西普可有效减少患者对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依赖5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疾病治疗目标,按照药物副作用逐步减停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此外,治疗前需全面筛查潜在感染,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1


该专家建议聚焦于泰它西普在肾小球肾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应用,填补了这方面的治疗指南空白,为儿科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此外,专家建议也明确了能从泰它西普治疗中获益的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类型,包括LN、IgAN及IgAVN,也提供了儿童适用的剂量、给药方式、治疗疗程、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等具体建议,避免了用药的随意性和潜在风险。


该专家建议指出了当前证据的局限性,从而强烈呼吁和促进针对儿童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泰它西普的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为未来涵盖更多疾病领域和更坚实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基础。比如目前正在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泰它西普在儿童狼疮性肾炎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ChiCTR2400083898,该研究入组病例包括初发和复发活动性LN患儿,并关注泰它西普的疗效和安全性等)”。


同时,该专家建议推动了儿童肾脏病精准医疗的发展,为特定肾小球肾炎患儿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提高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的整体诊疗水平,改善患儿预后和生活质量。该专家建议的发布,标志着临床在儿童肾脏病领域向基于循证和专家共识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助于推动儿童肾小球肾炎规范化诊疗进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 语





《泰它西普在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应用的专家建议》的发布意义重大,是儿童肾脏病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份凝聚了众多专家智慧和临床经验的建议,为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泰它西普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Ⅰ类创新双靶生物制剂,在儿童LN、IgAN及IgAVN领域已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未来还需结合长期临床研究数据,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改善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长期预后。




专家简介

图片

徐 虹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原党委书记

肾脏/风湿科学科带头人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肾脏学组组长

-中国卫生信息和医疗健康大数据学会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罕见病专委会会长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罕见病分会会长

-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党建和妇幼文化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系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儿科肾脏病学会前任中国理事

-肾脏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PI

-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政协委员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阅读专家建议原文





参考文献
1.泰它西普在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应用专家组. 泰它西普在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应用的专家建议[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5,40(8):571-579.
2.Anders HJ, et al. Glomerulonephritis: immunopathogenesis and immunotherapy[J]. Nat Rev Immunol. 2023 Jul;23(7):453-471.
3.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2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5,105(23): 1879-1906.
4.Sun L,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elitacicept in refractory 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self-controlled before-after trial[J]. Lupus. 2022 Jul;31(8):998-1006.
5.Liu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litacicept as an Add-On Therapy for Refractory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or 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 Nephropathy in Children[J]. Kidney Int Rep. 2024 Dec 2;10(3):940-94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