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芳教授专访:破局恶性循环,共筑健康防线——畅谈心肾代谢疾病的共管策略、创新机制与前沿展望 | OCC 2025
2025-08-14 来源:医脉通

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常多病共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深入探讨心肾代谢疾病综合管理策略与前沿进展,在第十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5)期间,医脉通特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高秀芳教授进行专访,高教授从临床实践出发,系统阐释了打破心肾代谢恶性循环的“步步为营”策略,深刻剖析了心肾共同致病机制的关键作用,分享了心肾代谢领域的前沿进展及未来方向,并展望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理解心肾代谢疾病的共管共治提供了宝贵意见。



医脉通:心肾代谢疾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您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实现心肾代谢疾病的共管共治?


高秀芳教授:


心肾代谢疾病互相影响、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打破此循环需采取多维度策略,“步步为营”,每一步都需以预防为主:

第一,早期预防(0期干预):在尚未出现危险因素阶段,即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0期,可能需要从多角度(包括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方面)采取预防措施,以预防疾病进展至危险因素阶段。

第二,危险因素管控:当个体已存在相关危险因素时,则需要将可控的危险因素管控好;

第三,临床疾病期的心肾共管:如果已经进入临床疾病阶段,则可能需要使用经验证能够改善心肾结局的药物,做到心肾共管。这可能对于打破心肾交互恶化的恶性循环有非常良好的作用。


医脉通:近年来,随着对心肾代谢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肠道菌群、炎症反应等机制。您如何看待这些机制在心肾代谢疾病中的作用?


高秀芳教授: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心脏和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状态常受到系统性病理生理机制的影响。尽管心脏和肾脏是两种不同的器官,但二者之间存在部分共同的致病机理和病理过程。例如,炎症、纤维化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机制,已进行多年相关研究,这些病理过程可能不仅在单一器官中发生,而是对心脏和肾脏会产生共同影响。因此,深入探究这些共性机制,对于更全面地阐释和改善心肾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医脉通:请您简要分享一下,在心肾代谢领域,近年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进展?未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高秀芳教授:


近年来,心肾代谢领域的研究进展显著。研究进展的持续涌现,意味着该领域可用的诊疗工具日益丰富,从而促使该领域成为关注热点。然而,若某一领域进展遭遇瓶颈且缺乏突破性进展,则热度往往不足。例如微血管病变,虽然针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已历时多年,但因缺乏关键性突破或有效干预措施,其研究热度始终有限。


基于当前进展,以下几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首先,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 -1 RA)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领域,尽管目前已有STEP研究,但是该研究并非以临床结局为主要终点,因此亟需以临床硬终点为主要终点的研究,来验证GLP -1 RA是否能够改善肥胖合并HFpEF患者的预后。此外,除GLP-1 RA外,针对双受体激动剂、三受体激动剂的相关研究也备受期待。


其次,需明确此类减重药物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的影响。众所周知,心衰领域存“肥胖悖论”:虽然肥胖患者更容易患有心衰,但多项研究显示,在心衰患者中,肥胖患者相较于非肥胖患者的结局较好。那么,这一系列减重药物应用于肥胖合并HFrEF患者,能否真正改善患者预后?亦或是将体重减至很低后反而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这需要通过专门针对此类药物对该患者群体的相关临床研究来验证悖论是否存在。


第三,新型非甾体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如非奈利酮,目前FINEARTS研究提供了其在HFpEF患者中的循证证据。非奈利酮在HFrEF人群中的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我们也期待其在HFrEF患者中的研究结果。那么,此类药物能否改善全射血分数(EF)范围的心衰人群的预后?这也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临床议题。


此外,除上述热点药物外,靶向脂蛋白(a) [Lp(a)] 的降脂疗法亦值得期待。目前,旨在降低Lp(a)的药物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其结果及其能否最终转化为临床获益(即降低Lp(a)水平是否能改善心血管结局),同样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重点。


医脉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慢病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您如何看待这些技术在心血管代谢疾病综合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高秀芳教授:


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包括医疗健康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其在心血管疾病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我个人持乐观态度。


在临床实践中,我常向患者强调:“首先要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当前,AI技术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新药研发进程和诊疗技术创新突破。新的希望就在眼前。这种变革固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引发人类焦虑,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及相关社会关切,但它也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潜在的突破性解决方案。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811135136.jpg

高秀芳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主攻方向:心血管代谢医学,心力衰竭,房颤综合管理

先后曾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心血管研究所(CVRI)、以色列瑞本医学中心研修,美国哈佛医学院GCSRT项目全球临床研究学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高血压相关代谢工作委员会 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 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 委员

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会 理事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 委员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 委员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专业委员会 常委兼秘书长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