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 | 中国罕见病病种诊疗指南——成人斯蒂尔病
2025-08-14

概述

成人斯蒂尔病 (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 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以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清铁蛋白升高等为主要表现。AOSD 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种之一,诊断需首先排除感染、肿瘤及其他风湿性疾病,Yamaguchi 标准是最常用的诊断标准。少数轻症者可单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治疗,多数需激素联合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DMARDs) 及靶向药物治疗。多数 AOSD 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因和流行病学

AOSD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sJIA, 曾被称为 Still 病) 目前逐渐被视为同一种疾病,是典型的多基因全身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固有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与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不同,AOSD 的致病基因尚不明确。患者固有免疫系统紊乱的触发因素很可能是某些危险信号,如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MP) 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AMP)。病毒及细菌感染是产生危险信号的常见原因。特定的危险信号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 Toll 样受体结合而激活特定炎症小体 (如 NLRP3 炎症小体),导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pase) 激活,生成活化的白介素 (IL)-1β。这是 AOSD 发病的中心环节,导致了其他促炎细胞因子如 IL-6、IL-18、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 (TNF) 等的过度生成。其他报警素 (alarmin),如 S100 蛋白和糖基化终产物 (AGE),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的放大。抗炎机制的缺陷也可能参与了发病,如调节性 T 细胞和 NK 细胞的缺乏、IL-10 生成不足、脂质介质清除障碍、AGE 可溶性受体 (sRAGE) 或其他缓解相关分子模式 (RAMP) 产生不足。


AOSD 全球发病率约为 (0.16~0.4)/10 万,患病率 (0.73~6.77)/10 万。常为中青年发病,20~40 岁发病率最高,约占 70%,有两个发病高峰,15~25 岁和 36~46 岁,但 60 岁以后起病者并不罕见,约占 7%~10%。女性发病率可能稍高于男性。AOSD 是临床上发热待查的主要病种之一,占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 10%~20%。


临床表现

发热、关节症状、皮疹,常被称为 AOSD 的三联征。


发热是 AOSD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存在于 84.7%~100% 的患者。典型的热型呈弛张热,通常傍晚或夜间体温开始上升,迅速达到或超过 39℃,伴或不伴寒战,部分患者不经退热数小时后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热退后活动自如,一般每日一次热峰,偶有两个热峰。每日发热持续时间大于 1 周以上。发热可以是 AOSD 早期唯一的临床症状,因此当遇到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时,要考虑到 AOSD 的可能。


关节痛或关节炎是本病第二常见症状,存在于 40%~100% 的患者,可为多关节或单关节炎,往往病初较轻,此后受累关节逐渐增多、程度逐渐加重。关节症状与发热有一定相关性,发热时加重、热退后减轻。可以累及任意关节,膝、腕、踝、肘、近端指间关节最常累及。部分患者可进展为对称性的多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关节液分析显示白细胞增多 (>2000/mm³),中性粒细胞占 40%~95%。如行滑膜活检,病理呈非特异性滑膜炎。随着疾病的进展,约 1/3 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破坏。双侧腕关节强直,而无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的结构性损伤,高度提示 AOSD 的诊断。


皮疹是本病的另一个主要表现,约见于 51.8%~87.1% 的患者。典型的特征性皮疹为一过性不痛不痒的三文鱼色 (橙红色) 斑疹或斑丘疹,主要分布于躯干或肢体近端,偶可见于面部、手足掌。皮疹与发热相伴随,热起疹出,热退疹消。典型皮疹的病理提示非特异性炎症,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轻度多种炎细胞浸润,但无明确血管炎。AOSD 亦可见其他非典型性皮疹,如持续性的色素样丘疹、瘙痒性荨麻疹样皮疹伴皮肤划痕症、鞭笞样皮疹、皮肌炎样皮疹等。非典型皮疹的病理常可显示表皮浅层角质细胞角化不全、角化过度,偶有坏死。Koebner 现象 (同形反应) 常见。与典型皮疹相比,具有非典型皮疹的患者常有较高的铁蛋白水平,易合并严重并发症,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AOSD 患者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肌痛、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AOSD 患者中 56.2%~83.9% 有肌痛主诉,往往与发热相关,肌力一般不受影响,多不伴有肌酶升高和肌电图改变。多数 AOSD 患者有咽痛,一般发生于疾病早期,可为前驱症状,有时存在于整个病程中,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无化脓性表现,咽拭子培养阴性。AOSD 患者常有肝脾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发生率 42.8%~56.3%,常为弥漫性对称性,淋巴结活检多为反应性增生或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偶可为坏死性淋巴结炎。脾大可出现于 83.7% 的患者中,肝大发生率 6.6%~71.0%,常合并脾大。患者常有肝酶异常,临床异质性大,从轻度升高到暴发性肝衰竭。多数患者的肝脏损伤经过治疗 2 个月内可完全恢复。值得注意的是,肝功能异常需与 NSAIDs 导致药物性损伤相鉴别。AOSD 的其他临床表现还有:浆膜炎 (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心肌炎脑膜炎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等。AOSD 患者肺部受累的发生率明显少于 sJIA 患者。


并发症方面,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MAS) 是 AOSD 最重要的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发生率为 12%~15%。AOSD 其他并发症相对少见,包括血栓性微血管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暴发性肝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传统上,AOSD 的临床病程可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及慢性型。单发型,占患者总数的 19%~44%,指病程超过 2 个月但不到 1 年,为自限性,可达到无药物缓解。多发型,占 10%~41%,指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数月 (>2 个月) 至数年疾病再次发作。慢性型,存在持续性的炎症,常导致慢性侵蚀性关节炎,早期研究中占 35%~67%,但随着靶向治疗的应用,已减少至占 22.7%。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根据患者发病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将 AOSD 分为系统型和关节炎型,系统型以发热及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关节炎型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全身性症状较轻,易进展为慢性侵蚀性关节炎。这种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辅助检查

AOSD 作为一种排除性诊断,目前尚无具有诊断特异性的检查,患者需要完善大量检查,一方面评估 AOSD 的病情活动程度及并发症的有无,一方面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


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红细胞沉降率 (ESR)、C 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凝血功能、血清铁蛋白、炎症因子 (包括可溶性 IL-2 受体等)、淋巴细胞亚群等。活动期 AOSD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80%),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诊断价值更高。血小板、ESR、CRP、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的升高,均与 AOSD 全身炎症的活动度密切相关。铁蛋白水平还与 MAS 风险升高相关。细胞因子 IL-1β、IL-6、IL-18 可作为疾病活动度的生物标志物。转氨酶升高亦常见。


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
  • 感染相关检查:如病毒系列 (巨细胞病毒、EB 病毒等)、传染病相关检查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HIV)、结核相关检查、咽拭子、血培养降钙素原、真菌葡聚糖、寄生虫等检查。心脏彩超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必要时行脑脊液检查。根据病史及查体行相关部位 CT 等影像学检查,排查感染灶。
  • 风湿免疫相关检查: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核抗体谱、ANCA、类风湿因子、抗 CCP 抗体、肌炎特异性抗体谱等。大多数 AOSD 患者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阴性,少数患者可呈低滴度阳性。头颈部大动脉彩超,除外大血管炎。
  • 肿瘤相关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免疫固定电泳、肿瘤标志物、淋巴结或皮疹活检、PET-CT 等检查。90% 临床活动的 AOSD 患者 PET-CT 中可见骨髓、脾脏、淋巴结中 18F-FDG 的高摄取。PET-CT 的应用有助于除外实体肿瘤、淋巴瘤、Castleman 病、隐匿感染、大血管炎等疾病,协助 AOSD 的诊断。


诊断

AOSD 无特异性诊断方法,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标准是 Yamaguchi 标准 (表1),这个标准首先必须否定排除标准,即排除感染、肿瘤及其他风湿性疾病。该标准的灵敏度为 96.3%,特异度为 98.2%。


表1:成人斯蒂尔病诊断的 Yamaguchi 标准

图片


鉴别诊断

AOSD 患者多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诉,应遵循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与感染、肿瘤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相鉴别。

  • 感染性疾病: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特别是感染灶隐匿的深部软组织及脏器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布鲁氏菌病、EB 病毒感染等。

  • 肿瘤性疾病:常需与血液系统肿瘤相鉴别,如:淋巴瘤、Castleman 病、Erdheim-Chester 病等,但少数实体肿瘤亦可发热。
  • 其他系统性疾病:炎性肌病、系统血管炎 (特别是大血管炎)、反应性关节炎、自身炎症性疾病 (如家族性地中海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综合征等)、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病、Kikuchi-Fujimoto 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热等。



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由于 80% 以上患者不能单纯依靠 NSAIDs 控制病情活动,且约 20% 的患者会出现不良事件,因此 NSAIDs 仅作为诊断过程中使用激素之前过渡性、支持性治疗,目的是控制体温、缓解关节疼痛。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线用药,起始剂量为泼尼松 0.5~1mg/(kg・d),常在数天内起效,2~4 周后,炎症标志物正常时,逐渐减量。对每日单次给药炎症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在总量不变前提下,分为每日 2~3 次给药,或改用地塞米松。合并严重并发症时,可考虑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00~1000mg/d,连续用药 3 天。应用糖皮质激素需警惕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水钠潴留、感染、胃肠道出血、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DMARDs):既往建议对于病情活动度高的患者尽早使用 DMARDs,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MTX) 是首选药物,每周一次,每次 7.5~15mg。对于出现肝脏损害或继发 MAS 的患者,环孢素 A (cyclosporine A):3~5mg/(kg・d) 口服。其他免疫抑制剂,如来氟米特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等也可酌情应用。使用 DMARDs 时,应监测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鉴于靶向治疗证据逐渐积累,2023 年意大利和荷兰的 AOSD 治疗专家共识中均建议,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尽早联合 IL-1 或 IL-6 抑制剂,仅在关节症状为主或轻症的患者中应用 MTX。

靶向治疗:包括 TNF 抑制剂、IL-6 抑制剂、IL-1 抑制剂、JAK 抑制剂。
  • 目前有三种IL-1 抑制剂:阿那白滞素 (anakinra),卡纳单抗 (canakinumab) 和利纳西普 (rilonacept)。阿那白滞素在系统型患者中有很好的疗效,但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 100mg。卡纳单抗每 8 周给药 1 次,利纳西普每周给药 1 次,对于 AOSD 也有良好效果。
  • IL-6 抑制剂:主要是托珠单抗 (tocilizumab)。托珠单抗用于难治性 AOSD,可有效地控制发热、皮疹、关节肿痛等症状,既可用于系统型患者,亦可用于关节炎型患者。托珠单抗的使用中要警惕感染、血脂升高、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
  • TNF 抑制剂:主要有依那西普 (etanercept)、英夫利西单抗 (infliximab) 和阿达木单抗 (adalimumab)。TNF 抑制剂更适于作为关节炎型患者的二线治疗。TNF 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感染 (特别是结核感染)、过敏等。
  • JAK 抑制剂:主要有托法替布 (tofacitinib) 和巴瑞替尼 (baricitinib)。小样本的病例报道显示 JAK 抑制剂在难治性 AOSD 患者中可能有较好的疗效,但有待更多的证据的支持。对于难治性 MAS,有使用芦可替尼 (ruxolitinib) 的报道。JAK 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转氨酶升高、血脂升高、贫血、心血管事件等。


并发症监测

AOSD 最重要的并发症是 MAS。当 AOSD 患者出现持续高热、明显脾大、血二系或者三系下降、肝损加重、纤维蛋白原下降、铁蛋白极度升高时,要高度警惕 MAS 的发生。诊断可依据 2004 年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HLH) 的临床诊断标准、2016 年 MAS 分类标准或 M 评分、H 评分,但应结合医生的临床判断,不能拘泥于严格满足标准。当 AOSD 患者出现 MAS 时,还有要除外继发感染所诱发,特别是病毒感染。MAS 的初始治疗,泼尼松通常增加到大于 1mg/(kg・d),往往需要激素冲击治疗,联合环孢素,可考虑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可参照 HLH-2004 治疗方案,给予地塞米松联合依托泊苷 (VP-16) 治疗。国际上已有应用 IFNγ 抑制剂 (依马利尤单抗,emapalumab) 成功治疗难治性 MAS 的报道。

图片

图1 诊疗流程



参考文献
1.朱小霞,李芹,王悦,等。成人斯蒂尔病诊疗规范。中华内科杂志,2022,61 (4):370-376.
2.LEAVIS HL,VAN DAELE PLA,MULDERS-MANDERS C,et al.Management of 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evidence- and consensus-based recommendations by experts.Rheumatology (Oxford),2024,63 (6):1656-1663.
3.GIACOMELLI R,CAPORALI R,CICCIA F,et al.Expert consensus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 with the goal of achieving an early and long-term remission.Autoimmun Rev,2023,22 (12):103400.
4.EFTHIMIOU P,KONTZIAS A,HUR P,et al.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 in focus:clinical manifestations,diagnosis,treatment,and unmet needs in the era of targeted therapies.Semin Arthritis Rheum,2021,51 (4):858-874.
5.FEIST E,MITROVIC S,FAUTREL B.Mechanisms,biomarkers and targets for 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Nat Rev Rheumatol,2018,14 (10):603-618.
6.内容来源:国家卫健委:86个罕见病病种诊疗指南(2025年版)
7.https://www.nhc.gov.cn/yzygj/c100068/202507/5b3f41180a42465eb9eec34597bacaf2/files/86%E4%B8%AA%E7%BD%95%E8%A7%81%E7%97%85%E7%97%85%E7%A7%8D%E8%AF%8A%E7%96%97%E6%8C%87%E5%8D%97%EF%BC%882025%E5%B9%B4%E7%89%88%EF%BC%89-20250709181724664.pdf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