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打针,7天吃药,周而复始,简化治疗——胰岛素周制剂临床实践回顾
2025-08-14

本文共计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导语:在临床实践中,接受基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常面临每日注射依从性欠佳,进而出现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风险增加这一难题。如今,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的问世,为打破这一困境带来了全新希望。本期「期资讯」特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邹梦晨教授,结合真实的实践经验分享胰岛素周制剂如何化解患者“治疗依从性”困境、在保障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简化治疗”。


11 年控糖,路漫漫,波折多:基础胰岛素日制剂+3种OAD血糖控制不佳,多种并发症找上门


一般情况


1755170827544737.png


体格检查:

身高: 163cm,体重: 64kg,体质量指数(BMI): 24.1kg/m2,腰围: 79cm

血压: 121/65 mmHg,体温: 36.4℃,呼吸: 14 次/分,心率: 75次/分

实验室检查: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2%,空腹血糖(FPG):7.6 mmol/L,餐后血糖(PPG):10.7 mmol/L

[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48 mmol/L(正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中),甘油三酯(TG): 2.1 mmol/L

[肾功能] 血肌酐: 96 µ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0.46ml/min/1.73m2

[尿液分析] 尿糖:-,尿白细胞:-,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12.5mg/mmol

[C肽释放试验]

0min C肽:0.71 nmol/L,2h C肽:1.14 nmol/L

其他辅助检查:

眼底检查:左眼眼压 18mmHg ,右眼眼压 21mmHg;双眼视网膜可见散在小点状、片状出血及黄白色硬性渗出。

四肢多普勒血流图:左侧踝肱指数(ABI):1.11,右侧ABI:1.15

下肢周围神经感觉阈值:足部保护性感觉缺失;

感觉神经传导:右下肢胫后、腓总神经损害,双上肢正中神经、尺感觉神经损害。左下肢缺如。


临床诊断


T2DM伴多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肾病(DKD)G2A2]


高脂血症


既往用药方案及血糖控制情况


既往用药方案:


降糖药物:甘精胰岛素 22U qn+二甲双胍 0.5g bid +格列齐特缓释片60mg qd+达格列净10mg qd


其他药物:阿托伐他汀 20mg qn(治疗高脂血症)


既往血糖控制情况:


复诊前1天自测指尖血糖:FPG:7.5mmol/L,PPG:10.6mmol/L


平素自测指尖血糖波动于:FPG:6.5-7.9mmol/L,PPG:8.1-11.1mmol/L

否认低血糖出现


治疗思考与方案调整


病例特点与治疗需求:


患者中年女性,T2DM病史11年,胰岛β细胞功能不佳,合并多个糖尿病并发症;使用3种口服降糖药(含磺脲类促泌剂)+基础胰岛素日制剂治疗,血糖依然控制不佳,患者治疗依从性欠佳、无法坚持每日胰岛素注射治疗,会出现少打、漏打的情况。另外,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感到忧虑,希望尽量在简化方案的同时兼顾并发症的治疗。


治疗思考:


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后治疗依从性不佳的现象较为常见[1],对注射的顾虑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简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T2DM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获得更多治疗益处[3,4]。既往临床仅有基础胰岛素日制剂可供选择,依柯胰岛素的问世突破了基础胰岛素每日注射的限制,为患者带来了大幅减少注射次数简化治疗方案的新选择。依柯胰岛素每周仅需注射1次,显著减少注射频率,有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ONWARDS 2 研究证实,既往已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治疗的T2DM患者转换为依柯胰岛素治疗可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低血糖风险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德谷胰岛素)相当,并且达标率(HbA1c<7%)和安全达标率(HbA1c<7%且不伴有2级或3级低血糖)显著更高(图1)[5]。


1755170866507417.png

图1.ONWARDS 2 研究:两组达标率和安全达标率


因此,对于本例患者,可以考虑将甘精胰岛素转换为依柯胰岛素治疗,在低血糖风险相当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的血糖控制和更高的治疗依从性。


治疗决策:


【治疗目标】HbA1c:7%,FPG:<7.0 mmol/L

【治疗方案】将甘精胰岛素调整为依柯胰岛素治疗,停用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缓释片,保留达格列净10mg qd,并增加司美格鲁肽0.25mg qw(降糖、调脂、心肾保护等多重获益[6])治疗。患者合并多个糖尿病并发症,早日实现血糖控制,有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依据药品说明书,从每日一次或每日两次基础胰岛素日制剂转换的T2DM患者,如果在T2DM患者中寻求更快地实现血糖控制,建议给予依柯胰岛素50%一次性额外剂量。则第 1 周剂量应为基础胰岛素的日总剂量乘以 7,然后乘以 1.5,再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 10 U的整数倍,从第二次给药开始,不得再增加一次性额外剂量[7]。故患者依柯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应为230U[22U(既往基础胰岛素日剂量)*7*1.5]。


方案简化:依从性提升了,血糖稳了,信心回来了!


治疗及随访情况


第1周:患者降糖方案为“依柯胰岛素230U qw+司美格鲁肽0.25mg qw+达格列净10mg qd”。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可,但餐后血糖仍偶有偏高,可能与进食不规律,食物以粉、面居多有关。期间漏服达格列净一次。


1755170914751101.png

(第1周血糖监测情况)


第2周: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和糖尿病饮食教育。鉴于患者第1周空腹血糖控制尚可,第2周将依柯胰岛素减少30U,即200U qw,同时司美格鲁肽调整至0.5mg qw,达格列净维持10mg qd。患者血糖平稳、达标,并且无低血糖事件。


1755170933847425.png

(第2周血糖监测情况)


诊疗小结


针对基础胰岛素日制剂+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欠佳的T2DM患者,及时转换为“胰岛素周制剂+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案是兼顾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的优选方案:(1)疗效:患者血糖水平进一步平稳下降,治疗信心增强;(2)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良好;(3)依从性:减少药物注射频次,减少OAD种类,提高治疗依从性。


结语:当治疗变得简单,患者才更愿意坚持,而这份 “坚持” 的动力,恰恰是有效控糖、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力量。从每日注射的 "无奈负担",到每周注射的 "轻松达标"。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的问世,为长期受传统胰岛素日制剂频繁注射困扰的T2DM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这不仅是治疗手段的革新,更是患者生活质量的飞跃。


本文由诺和诺德公益支持,仅用于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糖尿病诊疗等专业内容。


参考文献:

[1]He X, et al. Patient Prefer Adherence. 2017 Feb 13;11:237-245. 

[2]Spain CV et al. Clin Ther. 2016;38:1653-1664.

[3]de Vries ST, et al. J Psychosom Res. 2014 Feb;76(2):134-8.;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Adherence to long-term therapies : evidence for ac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5]Philis-Tsimikas A,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3 Jun;11(6):414-425

[6]司海娇,肇丽梅,蔡爽,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用药指导(2023版)[J].中国药房,2023,34(11):1281-1292.

[7]依柯胰岛素注射液说明书(2025年1月24日版)


1755170396876621.jpg

邹梦晨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及专业型),博士后合作导师

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博士后

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南方医院杰青培育计划人才,第五届“羊城好医生”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胰岛素抵抗学组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全国青委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委会全国青委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

Obesity Medicine、《中华糖尿病杂志》审稿人

主持国家基金2项,省级课题3项,一作及通讯发表SCI及核心期刊20余篇,总影响因子105.8,包括Diabetes、JCEM、Advanced Science、Oncogene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