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缪妙,陈继明,南京医科大学盐城临床医学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微无创理论的推广,妇科疾病诊治的手术入路已逐渐从开腹手术、多孔
1 器官相关并发症
1.1 膀胱损伤 膀胱和输尿管在骨盆中的解剖位置,导致其在妇科手术中损伤的风险高于其他类型的手术。据统计,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尿路损伤风险高达1%[2]。膀胱位于耻骨联合的后方、子宫下段和阴道的前方,范围较大,而输尿管位于腹膜后、体积小、活动性好。因此,临床上膀胱损伤的发生率高于输尿管损伤。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的膀胱损伤可分为机械损伤和电热损伤,多见于盆腔粘连分解、子宫切除分离膀胱周围间隙或大子宫经阴道取出等操作中。既往手术史导致膀胱致密粘连、子宫颈部位的大肿瘤或肿瘤浸润导致解剖层次不清晰。机械性的损伤术中容易发现,一旦术野中出现透明液体、膀胱黏膜或导尿管气囊外露和术中尿袋出现血液或气体时,应考虑膀胱的损伤,直接检查是评估膀胱完整性最可靠的方法。面对术中难以确诊却又高度怀疑的情况,可行
如果术中一旦发现膀胱损伤,应立即在单孔腹腔镜下(或转为传统腹腔镜)进行膀胱修补术,使用3个0可吸收缝合线对黏膜层和肌层全层间断或连续严密缝合,缝合前应明确输尿管开口位置,避免造成输尿管梗阻。如损伤部位距离输尿管开口较近,应在缝合前插入输尿管导管。术后保留导尿2周,确保膀胱处于低张状态,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
预防策略:(1)所有患者术前均应留置导尿,排空膀胱。(2)手术操作时需注意膀胱的保护,动作轻柔,清楚解剖,同时避免能量器械的长时间接触。(3)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必要时可使用亚甲蓝充盈膀胱后再分离间隙,手术结束前再次检查膀胱的完整性。(4)对于怀疑的病例可行亚甲蓝实验或膀胱镜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旦发现损伤,术中及时修补。
1.2 输尿管损伤 输尿管损伤虽然不如膀胱损伤常见,但术中难以及时发现,术后延迟诊断率高[3]。输尿管位于腹膜后,由肾盂发出沿着腰大肌斜行,其盆腔部在骨盆漏斗韧带后内侧跨过髂总动脉,与髂内动脉伴行,在与子宫动脉交叉处离开阔韧带,穿过膀胱子宫颈韧带前后叶,进入膀胱。因此,妇科手术中输尿管损伤多发生在处理骨盆漏斗韧带、子宫动脉和膀胱子宫颈韧带等操作中[4]。损伤的机制包括结扎或缝扎伤、部分或完全离断、热损伤或因血运受损导致的缺血[5]。如果手术视野中出现多量淡红色或清亮液体,需仔细检查输尿管,一旦术中确诊输尿管损伤,可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恢复输尿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留置双J管支撑,保障其通畅性。如果输尿管有明确的电热灼伤,即使表面没有破损,也应放置输尿管支架。延迟诊断的输尿管损伤临床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排气后再发生肠胀气甚至
预防策略:(1)输尿管的清晰解剖、正确识别是预防输尿管损伤的关键。(2)同时也需加强术者自身技能的培训,熟悉各种能量器械的工作原理,从而正确高效地使用。(3)术中时刻注意输尿管的保护,关腹前仔细排查。(4)对于术前有输尿管损伤高危因素或术中高度怀疑的患者,可以静脉注射靛蓝胭脂红或术前口服
1.3 肠管损伤 妇科腹腔镜手术肠管损伤的发生率在0.13%~0.54%,并且将近一半发生在腹腔镜入路时,这与腹腔镜第一个穿刺针或穿刺器为盲目进针密切相关[8-9],而单孔腹腔镜的入路为直视下进腹,除非肠管致密粘连至脐周,单孔入路损伤到肠管的概率相对较低。肠管损伤与输尿管损伤相似,术中较难发现,且在手术中未被识别的肠损伤的死亡率为3.2%[10]。因此,延迟诊断的肠损伤对患者来说是灾难性的。单孔腹腔镜术中肠管损伤多发生于既往手术史肠管重度粘连、
延迟诊断的肠道损伤大多在术后2周内出现症状,会因损伤的部位及范围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患者会出现腹痛、肠胀气、高热。严重者会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但也有些患者症状不明显,可能只表现出模糊的腹部不适和轻微的实验室结果异常。如果术后出现持续的恶心和
预防策略:(1)对于既往有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肿瘤等发生肠损伤高危的患者,选择单孔腹腔镜手术需权衡利弊、慎重考虑。(2)术前需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术中随时做好中转多孔或开腹的准备。(3)在肠管表面进行操作时,使用细致的锐性器械解剖,尽量减少能量器械的使用,将术中情况详细记录在手术记录中并留存手术视频,术中对肠管损伤保持高度的警觉,细致地排查,及时诊断,优化结局。
2 出血
出血是单孔腹腔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从切皮开始就有了出血风险。据统计,腹腔镜手术的出血主要发生在进腹阶段(建立气腹或放置套管针),但是单孔腹腔镜手术只有脐部一个切口,并且为直视下逐层进腹,关腹时也是直视下逐层缝合,一般极少损伤到腹腔内的大血管。即便切口处有出血,止血也较为容易,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脐部切口的渗血、血肿等,少量出血可以予加压包扎或沙袋压迫止血,同时寻找出血原因(使用抗凝剂者应暂停使用)。若出血不止或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需紧急手术探查[11]。
单孔腹腔镜手术中还有一种极为严重的出血性并发症即血管损伤,多发生在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过程中,可能是能量器械热损伤导致血管壁破裂,也可能是牵拉等操作导致血管的撕裂。术中一旦发生血管损伤,往往来势迅猛,要求术者有不慌不乱的底气和能力,在迅速压迫止血的同时,快速作出是否中转多孔或开腹的决策,切忌盲目钳夹、电凝,在明确出血点后采用电凝、修补或缝合的方法进行止血[4, 12]。
预防策略:(1)术前应常规备好开腹器械、备全血液制品。(2)手术即解剖[13],只有清清楚楚地解剖,才能明明白白地手术。(3)术中精细操作,仔细辨认,沉着冷静,快速、准确、有效止血,避免副损伤。
3 切口相关并发症
3.1 脐部切口并发症 脐孔是位于人体腹前壁中线上的凹陷性瘢痕,较腹壁其他部位缺少了肌肉组织。脐孔特有的位置以及结构优势使其成为妇科单孔腹腔镜首选入路[14],但福祸相依,其结构的缺陷也导致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包括脐部切口感染、
3.1.1 脐部切口感染 脐孔的凹陷、褶皱结构极易藏污纳垢,且不易清洁。因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腹壁其余部位。据统计,单孔腹腔镜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约2%~6%[15]。切口感染不仅影响切口的正常愈合,而且还增加切口裂开与切口疝的风险。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基础情况密切相关,肥胖、年老、吸烟、
预防策略: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患者的基础状态、围手术期的管理等。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所患疾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将血压、血糖、
3.1.2 脐部切口疝 脐孔因缺少肌肉的保护,本就容易形成疝气,若再在脐部取一约2cm的切口,则发生疝气的概率更大。文献报道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切口疝的发生率为0.016%~2.4%,高于多孔腹腔镜手术的发生率[16]。筋膜层是脐部最牢靠的组织,筋膜的缝合是决定切口疝发生与否的最主要因素。脐部切口凹陷且狭小,视野暴露困难,随着筋膜的慢慢关闭,操作空间进一步缩小,筋膜缝合不全、漏缝的概率大大增加。切口疝发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以及脐部切口区隆起等症状,切口处剧烈疼痛不能缓解时应高度怀疑肠或网膜的嵌顿,可以通过CT或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后手术修补。
预防策略:除了纠正患者的一般情况(
3.1.3 脐部切口裂开 脐部切口裂开分为不完全性切口裂开和完全性切口裂开。不完全性切口裂开,筋膜层尚完整,可以通过清创、引流、缝合等措施愈合。一旦发生完全性切口裂开,应急诊行手术修补[12]。切口裂开的高危因素与切口疝相似,预防的关键也是缝合技巧的加强以及患者基础状态的纠正,术后配合腹带的使用也有利于降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
3.2 阴道残端切口 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术式,与其他单孔手术相比,有其特有的阴道残端切口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阴道残端感染、出血甚至切口裂开。据统计,各种入路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切口裂开的发生率为0.64%~1.35%[17],其中腹腔镜手术的发生率略高。
预防策略:围手术期注重阴道的消毒,术中在不损伤周围器官的前提下,确保阴道残端游离至足够的长度,避免能量器械的过度止血,有条件者选用倒刺线进行阴道残端的闭合,确保两侧顶端缝合到位,缝合针距小于5mm,宽度大于5mm,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也不忽视术后的随访与宣教。
4 其他并发症
4.1 气腹相关并发症 内镜手术往往需要向密闭的腹腔充入气体使腹壁膨隆,为内镜手术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和视野。回顾内镜的发展历程,外科医生曾尝试过多种气体用于制造人工气腹,包括空气、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氦气、氩气、氮气等。而二氧化碳作为燃烧后的终末产物,具有无色无味、易溶于水、不易燃等特性,安全性能高,是目前用于制造人工气腹的主流气体[18]。但是二氧化碳气腹也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气体通过腹膜被人体吸收后会使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严重者出现高碳酸血症甚至
预防策略:对于年长、心肺功能不全等不能耐受二氧化碳气腹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气腹的危害有预见性,术中适当降低气腹压力、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患者呼吸循环的监测与调控,关腹前尽可能地排空腹腔内残留气体。
4.2 能量器械 腹腔镜手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能量器械的研发。但是,所有的能量器械都会产生热效应,临床上不乏因热效应发生副损伤的报告,而且有70%为术后延迟诊断,往往需要再次手术,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并发症通常是由于器械使用不当所致,并可能在内镜视野外造成伤害,常见的情况有意外激活、器械的故障(绝缘故障)、电容耦合等。妇科常用的能量器械有单极、双极、超声刀、Ligasure、百克钳,每种能量器械的工作温度以及横向热扩散的距离都有不同,其中以单极的横向热扩散最远,可达到2~22mm[17]。
预防策略:对能量器械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熟悉每种能量器械的工作原理、特性。注重细节的把控,注意脚踏板的放置避免意外激活,器械调试后再进入腹腔,并将其时刻暴露在视野内,与正常组织保持安全距离,同时避免能量器械之间以及能量器械与其他金属器械的接触,以防电容耦合。
4.3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与患者手术时的
预防策略:重视神经的保护,选择舒适的体位,缩短手术时间,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牢记解剖结构,精细轻柔操作、直视下分离和切除,避免电热损伤。
5 结语
妇科单孔腹腔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其手术适应证在不断地扩大,随之也带来更多并发症的可能。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处理是促进单孔腹腔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手术并发症的完全预防或避免是不切实际的,术中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至关重要。术者对手术并发症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高度重视,将手术并发症的预防贯穿到患者诊治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深度的医患沟通、充分的术前准备、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规范的手术操作、术中应急应变的能力以及术后细致的管理和宣教等。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与单孔腹腔镜的结合,为手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推动着手术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21]。或许现在不可避免的器官副损伤,未来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精准定位迎刃而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范化的管理,妇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缪妙:论文写作;陈继明:论文指导与修改
参考文献略
来源:缪妙,陈继明.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分析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41(7):702-70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