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耀新生|吴俣教授、杨云帆教授:直面贫血挑战,罗特西普助力MF贫血患者临床获益
2025-08-10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贫血 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预后差异性很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作为MF标志性症状之一,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且患者可能面临输血依赖挑战,然而,MF贫血治疗药物选择有限,且安全性欠佳,亟需探索更多治疗策略。罗特西普等创新药物的出现,可能为改善MF患者贫血状况、减轻输血负担带来治疗新思路。


2025年6月12日-15日,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在意大利米兰成功召开。本次大会披露了多项关于MF贫血管理的研究,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团队一项探索罗特西普治疗MF贫血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成果亮相国际舞台。本期,医脉通特邀吴俣教授和杨云帆教授,解读相关研究成果,并就MF贫血患者生存现状及治疗策略发表真知灼见,以期为临床治疗MF贫血提供参考。


1754817537967161.png

吴俣 教授

博士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2005-2009 日本国立金沢大学癌症研究所博士2014-2015 美国纽约MSKCC访问学者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日本免疫学会会员美国血液学会国际会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MDS/MPN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少见浆细胞协作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血液肿瘤分委会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通讯编委四川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罕见病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1754817560741312.jpg

杨云帆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伦敦国王学院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罕见病学组成员

欧洲血液病学会MPN工作组(EHA-MPN-SWG)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白血病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四川省生物信息学会血液肿瘤与细胞治疗分会委员

四川省CML/MPN联盟秘书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成员

主要从事MPN、CML、MDS/MPN等髓系肿瘤的研究


医脉通


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其中,贫血是MF的标志性症状之一。能否请您谈谈MF贫血发生的原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吴俣教授


MF是一种克隆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为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克隆增殖导致髓外造血、非典型巨核细胞增生和无效红细胞生成,临床表现为脾大、体质性症状和贫血等,其中,贫血发生率为35%~38%,并且随着患者患病时长增加而增加,在诊断后1年内的患者中,58%的患者发生贫血,而在诊断超1年的患者中,贫血发生率高达64%1。究其原因,一方面,MF疾病本身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患者出现贫血2;另一方面,部分MF治疗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贫血症状3,提示MF贫血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需引起临床重点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伴有贫血的MF患者死亡风险更高,梅奥诊所连续纳入1109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位年龄65岁,63%为男性),根据入组时的贫血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10g/d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8g/dL且<10g/dL)和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8g/dL或输血依赖),并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显示,相比于无贫血的患者,伴有贫血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更短,且贫血严重程度越高,患者中位OS越短(无贫血vs轻度贫血vs中度贫血vs重度贫血:7.9年 vs 4.9年 vs 3.4年 vs 2.1年)4;此外,输血依赖也影响患者生存,确诊时输血依赖的患者中位OS仅为2.6年,而非输血依赖的患者中位OS长达8年5。因此,改善MF患者贫血状况至关重要。然而,MF贫血的治疗药物选择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6,亟需探索更多治疗策略。


医脉通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MF贫血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治疗药物陆续涌现,助力MF贫血患者更好治疗结局。其中,罗特西普治疗MF贫血成为研究热点。能否请您结合罗特西普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谈谈其治疗MF贫血的优势?


杨云帆教授


罗特西普是一种重组融合蛋白,由经过修饰的人活化素IIB型受体(ActRIIB)的细胞外结构域和人免疫球蛋白G1(IgG1)的Fc片段融合而成,与特定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配体结合后,可抑制配体介导的SMAD2/3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促进红系终末分化,从而改善贫血7,为MF贫血患者带来治疗曙光。


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开展,罗特西普治疗MF的临床价值逐渐凸显。在II期临床研究中,罗特西普能够改善接受输血和未接受输血MF患者的贫血状况,且安全性良好,≥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8。此外,中国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评估了罗特西普治疗MF患者的临床获益,研究显示,接受罗特西普治疗12周时,44.4%的患者达到红系血液学改善(HI-E),30%的输血依赖患者脱离红细胞输注≥8周;治疗24周时,30.8%的患者达到HI-E,50%的输血依赖患者脱离红细胞输注≥8周,37.5%的患者脱离红细胞输注≥12周,37.5%的患者脱离红细胞输注≥16周;随访结束时,50%的患者达到HI-E;且与基线(中位血红蛋白水平63g/L)相比,患者在第12周(中位血红蛋白水平86g/L,P=0.001)、第24周(中位血红蛋白水平75g/L,P=0.021)以及随访结束时(中位血红蛋白水平89g/L,P=0.005)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在安全性方面,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且无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9,再次为罗特西普改善MF贫血状况提供有力证据支持。


医脉通


本次EHA大会上,您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罗特西普在既往接受过贫血治疗的MF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MF贫血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该项研究的关键结果?


吴俣教授


为进一步评估罗特西普治疗MF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中心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前瞻性临床研究,该研究纳入25例≥18岁的PMF、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ET-MF)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PV-MF)患者,患者入组前12周内红细胞输注<12U,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水平≤8g/dL,并至少接受过一种贫血治疗(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糖皮质激素)。入组后患者接受罗特西普治疗,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给药剂量为1.33mg/kg,给药频率为每3周1次(Q3W),持续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可自行选择继续或停止治疗。其他治疗贫血的药物保持不变。2023年1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共有10例MF患者参与了该项研究。研究显示,罗特西普治疗42天时,7例(70%)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1.0g/dL(整体人群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范围为0.2g/dL-7.4g/dL),其中3例(30%)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2.0g/dL(2.7g/dL-7.4g/dL);在2例输血依赖患者中,1例(50%)患者脱离输血,1例(50%)患者输血负担降低13%;在7例接受长期治疗(中位持续时间25周)的患者中,4例(57%)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1.0g/dL(整体人群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范围为0.9g/dL-3.2g/dL),2例(29%)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2.0g/dL(2.9g/dL-3.2g/dL);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不良事件以疲劳和乏力最为常见,1例患者在10个周期(30周)后肌酐轻度升高,1例患者在17个周期(52周)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本研究表明,罗特西普可以改善MF患者贫血状况,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0。后续入组还在进行中。


医脉通


基于当前循证证据,您认为未来罗特西普治疗MF贫血的临床研究重点是什么?


杨云帆教授


目前,罗特西普已在MF贫血领域初步展现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不仅循证证据在不断丰富,也有权威指南的使用推荐。基于罗特西普临床获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5.V1版)》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5版)》均推荐将罗特西普作为MF贫血的治疗方案11,12,这为临床治疗MF贫血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本次EHA大会披露的研究数据表明罗特西普治疗MF贫血的治疗获益,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访研究,从而探索罗特西普治疗MF贫血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满足MF患者贫血改善的临床需求;另外,既往研究表明,MF贫血严重程度与患者生存密切相关4,提示尽早改善MF贫血或有更佳临床获益,因此,未来临床可进一步开展罗特西普早期治疗MF贫血的相关研究,助力患者早期临床获益;同时,探索预测罗特西普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为优化MF贫血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参考文献
1.Passamonti F,et al.Crit Rev Oncol Hematol.2022 Dec;180:103862.
2.Naymagon L,et al.Hemasphere.2017 Dec 20;1(1):e1.
3.Gupta V,et al.Haematologica.2016 Dec;101(12):e482-e484.
4.Nicolosi M,et al.Leukemia.2018 May;32(5):1254-1258.
5.Elena C,et al.Haematologica.2011 Jan;96(1):167-170.
6.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华血液学杂志,2019,40(1):1-7.
7.李富慧,等.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22,45(3):205-212.
8.Gerds AT,et al.Blood Adv.2024 Sep 10;8(17):4511-4522.
9.Wang L,et al.Ann Hematol.2024 Sep;103(9):3605-3613.
10.Junyao Huang,et al.2025EHA.Abstract PB3073.
11.NCCN Guidelines.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Version 1.2025.
1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5.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