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福兴,张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腹腔镜手术通过精准切除异位病灶、松解粘连及恢复盆腔解剖结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多项研究证实其在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方面的有效性[3]。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革新,单孔腹腔镜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佳等优势,逐渐在妇科良恶性疾病治疗中崭露头角[4]。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单孔腹腔镜技术可以应用于E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5],本文从单孔腹腔镜技术在盆腔EM诊治中的作用出发,梳理该技术在盆腔 EM 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单孔腹腔镜检查在盆腔EM诊断中的应用
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能够通过高清成像系统清晰地识别盆腔EM病灶。例如:腹膜表面散发紫蓝色结节或斑片样病灶,并根据外观及质地区别红色病变、白色病变等,进而初步判断病变活性及侵袭能力;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通过探查盆腔内组织、器官粘连范围及程度,评估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及制定治疗方案;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如经阴道/直肠超声、超声结肠镜及磁共振、泌尿系统成像等)、必要的盆腔间隙解剖技术,识别和定位侵犯腹膜或空腔器官的深部浸润型病变;必要时可通过组织活检及术中冰冻检查明确病理类型,为后续手术治疗方案提供病理学证据。此外,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特殊光源成像系统的普及,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将
2 LESS在盆腔EM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多孔腹腔镜在EM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DIE的手术中,可通过30°镜头的旋转充分地探查,避免病灶遗漏。近年来研究表明,基于良好术前评估及盆腔间隙解剖的LESS可以有效地切除病变组织,术后复发率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具有手
2.1 腹膜型EM 腹膜型EM病变多数位于盆腹腔表面,并可被清晰观察定位,单孔腹腔镜下通过电切、剪刀剥离、超声刀切除等方式可完整去除病灶。研究表明,LESS在治疗腹膜型EM中具有良好的疗效,术后疼痛缓解率高[5]。且因操作难度相对简单,故一般安全性较高,但临近或位于膀胱、输尿管等空腔器官表面时,则需慎用电灼操作,可使用剪刀等非能量器械,将空腔器官游离至安全距离外后,再安全切除腹膜型EM病灶。
2.2 卵巢型EM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育龄期女性最易出现的EM类型。研究显示,LESS治疗卵巢型EM可有效缓解疼痛[11],且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12-15]。尽管有时存在盆腔广泛的粘连,但随着学习曲线的成长,可以通过双手长短器械搭配、利用纵深空间进行前后方向操作等方式,克服器械碰撞、三角缺失等困难,进而完成安全有效的粘连分离。在尽可能完整去除病灶的同时,必须面对最大化保留卵巢储备功能的需求,目前,使用单孔腹腔镜或多孔腹腔镜完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保护卵巢储备功能的优劣仍有争议[16-22],但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无论手术入路如何选择,都应尽可能减少能量器械的使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常用方式进行改进:(1)精准剥离病灶,保留卵巢皮质。穿刺囊肿抽吸干净后,沿囊肿纵轴使用剪刀扩大切口后,准确识别囊肿边界后,轻柔分离操作,避免暴力撕脱。可通过在卵巢皮质与病灶囊壁之间加压注射生理盐水或
2.3 DIE DIE是一种特殊类型的EM,病变常累及盆腔空腔器官与腹膜外组织,并形成严重粘连,加之往往肠道或膀胱、输尿管切除后需重建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操作较为复杂,造成手术困难及手术并发症增加。笔者所在EM治疗团队总结既往经验以供参考:(1)术者应具有娴熟丰富的单孔腹腔镜操作经验,能够熟练完成粘连分离、镜下缝合和打结等技术。(2)术前需进行充分评估,结合患者主要症状、
综上所述,单孔腹腔镜技术因其微创性、美观性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在妇科良恶性肿瘤中广泛应用,对于其在EM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有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支持。但其学习周期长、操作难度大等问题也需要被重视。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手术技术和器械,加强多学科合作,并探索更有效的术后管理方案,以提高LESS在EM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周福兴:论文写作;张潍:论文指导与修改
参考文献略
作者:周福兴,张潍.单孔腹腔镜技术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41(7):699-70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