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精神医学已经发展到住院医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心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意义是什么”的境地了。21 世纪初,人类学家 T.M. Luhrmann 在观察美国的精神医学后,将其针对这一领域的著作命名为《两种心灵》;如果换成今天,书名有可能会变成《下定决心只留一个》。
一些住院医透露,他们的导师不鼓励其学习心理治疗;更有精神科医生公开撰文称,是时候将心理治疗移出住院医的课表。如今的住院医被鼓励学习所谓的干预精神病学或整合医疗,这两种取向的共同点在于弱化精神科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公众信任
将患者简化为神经元和各种生化反应的集合体,会削弱精神科治疗过程中的真实互动,破坏医患关系赖以维系的信任基础。
这种困境同样反映在精神医学争取公众信任的艰难处境中——银幕更倾向将这个学科塑造为反派而非英雄,最近甚至还有人将精神药物比作社会“威胁”。电影《心灵点滴》中,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 Patch Adams 看似是一个例外,但这个角色并不是精神科医生,而且其英雄形象恰恰建立在对冷漠诊疗方式的抵制之上。
割裂
将精神医学和心理学割裂开来,相当于认同一种谬见——生物学可以脱离体验而存在。哲学家 José Ortega 有句名言:“我是我自身与周围境遇的总和。”延续这种谬见既是对现实的漠视,也会助长患者的分裂和外化倾向。
这种谬见同样影响着精神科医生。忽视或否定其中的半边天,单靠生物精神病学行走江湖,精神科医生自己的心理也会受影响。这或许解释了一种现象:心理治疗为什么在受训者中其实暗受欢迎——很多住院医在完成临床与教学要求后主动寻求额外的心理治疗培训,自己也会去接受心理治疗,并向亲友推荐心理治疗导向的治疗方式。
这种割裂不仅影响患者整合自身经历的能力,也限制了精神科医生的诊疗。理解患者的主观世界、个人史以及他们赋予症状的意义,对于准确理解患者至关重要。心理治疗的技能让精神科医生得以更有效地获取这些信息,建立更牢固的治疗联盟,并制定与患者的个人独特性相契合的治疗方案。
重拾叙事
标准化的住院医培训课程日益推崇手册化的循证心理治疗。这种做法存在将人脑简化为电脑的风险——神经元是硬件,其他一切都是软件,需要系统化的代码。我们怀疑,Aaron T. Beck 博士有可能都不太认识他自己创立的
当接受督导的住院医询问心理治疗的意义时,我们会说:要理解治疗的目的,你必须先明白生命的目的。Erik Erikson 将生命的目的描述为“接纳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周期”,这也可以解释为坦然接受“成为不加修饰、不可替代的自我”这一事实。叙事是我们理解自我存在本质的途径,而治疗师的工作正是成为患者人生故事的疗愈者。
采用叙事疗法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精神科既有的生物学理解或循证治疗。相反,叙事疗法主张将这些方法整合到更广阔、更人性化的框架中: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结构化的心理治疗可以教授患者应对技巧,但最深层的疗愈则发生在患者将自身痛苦置于生命故事的语境下加以理解之时。精通心理治疗的精神科医生不仅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生活,更能引导他们活出更真实的自我。
这种叙事模式或许适用于精神科的所有治疗形式。开处方,或者进行药物层面的管理,本质上是构建一种“大脑异常可以使用精神药物去矫正”的叙事;实施 CBT,则是建立“痛苦源于扭曲的认知,可以通过更具适应性的思维替代来消除”的叙事。这些叙事或许本身并无优劣真伪之分,我们真正的挑战在于为每一位患者匹配最能改善其生活境遇的叙事版本。
将治疗概念化为叙事的过程,本质上比单纯追求症状的消除更令人满足。与追求虚无不同,追寻叙事鼓励人们拥抱充满各种症状的有趣人生——悲伤、愤怒、内疚、恐惧,以及与之对应的爱、自豪与喜悦。现代精神医学往往试图逃避越来越长的疾病清单,但它本可以有更高的追求:为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提供路径。
当科学家们不断将人类这一存在系统化、机械化,甚至宣称我们的行为完全由先天决定时,我们内心深处仍保留着某种认知:人类绝不仅仅是高度精密的计算机。忽视人性的本质会伤害患者,也会加剧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David Mintz 博士曾写道,精神科医生要想在职业生涯中“登峰造极”,就必须在诊疗中运用心理治疗这一工具。要让下一代、下下一代临床医生延续这种诊疗方式,住院医培训必须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治疗训练和督导。
结语
当前精神医学领域过度强调生物干预,贬低心理治疗,导致受训者缺乏热情并质疑心理治疗的意义。循证实践和标准治疗尽管已成主流,但往往忽视了人类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面对这些挑战,住院医师群体仍潜藏着对心理治疗重要性的认可与推崇。我们认为,治疗的核心价值在于理解生命本身的意义,帮助患者获得接纳感与自我叙事感;将心理治疗重新纳入精神医学实践,有望同时改善患者与精神科医生的生命质量。
信源:Nicolas Badre, MD. Eric Geier, MD, PhD. Reclaiming the Narrative: Why Psychiatrists Must Learn Psychotherapy. Psychiatric Times. July 25, 2025. https://www.psychiatrictimes.com/view/reclaiming-the-narrative-why-psychiatrists-must-learn-psychotherapy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