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天宇,吴亚玲,胡殿兴,王世宣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卵母细胞成熟的动态过程包括了细胞核成熟、细胞质成熟及表观遗传学成熟三个主要方面。有别于精子成熟过程,卵母细胞在第1次减数分裂的双线期时会出现1个独特的减数分裂停滞时期,这一时期是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发育与细胞质发育进行同步化的关键时期[1]。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是一种在哺乳动物雌性生殖系统中有着高表达水平的短肽分子,CNP与其主要的C型利钠肽受体B(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B,NPR-B)共同介导的CNP/NPR-B通路在维持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阻滞状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调控作用。CNP分子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
1 C型利钠肽及其受体的概述
CNP分子是一种由22个
研究发现CNP/NPR-B在哺乳动物的卵巢中也有特异性表达并且受到了性腺轴的调控,提示其可能与卵巢功能存在潜在的联系[5]。在雌性小鼠中对NPR-B编码基因敲除后,小鼠不仅由于严重的软骨发育不全而表现侏儒症,并且由于卵巢功能异常丧失了生育力。研究人员观察到在出生后100 d时,NPR-B编码基因敲除后的雌性小鼠的卵巢体积与质量相较于野生型小鼠的卵巢有明显降低,并且基因敲除小鼠的卵巢中几乎不存在黄体结构,表明基因敲除后其失去了正常排卵功能。此外,基因敲除小鼠的子宫内膜及肌层的厚度都相较于野生型小鼠明显下降,这些初期的实验结果提示了CNP及其受体NPR-B可能在雌性生殖系统特别是卵巢的正常发育及功能的维持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3]。
2 C型利钠肽维持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的分子机制
卵母细胞的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会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前期的双线期时发生停滞以阻止卵母细胞的过早成熟,任何干扰到这一独特减数分裂停滞过程的事件都可能会造成卵子成熟的异常并最终损害生殖功能[6]。早在1980年就有研究者在对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和壁颗粒细胞进行分别培养时发现壁颗粒细胞能够通过旁分泌的方式产生某些未知的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oocyte maturation inhibitor,OMI)并通过卵泡液继续作用于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继而抑制卵母细胞的过早成熟[7]。在小鼠中构建的编码NPR-B的基因功能性失活小鼠模型也出现了由于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早恢复,而导致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异常的生育力丧失[8]。
CNP在后来被验证是一种对卵母细胞成熟所必不可少的OMI。CNP的生物学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其受体NPR-B上的羧基末端鸟苷酸环化酶结构域B,羧基末端鸟苷酸环化酶结构域B的胞质单跨膜结构可以催化三磷酸鸟苷产生胞内第二信使
3 C型利钠肽表达异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母细胞
成熟障碍的关系PCOS是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复杂,包括典型的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
相较于来源于正常卵巢组织的卵母细胞,Harris等[18]的研究发现从PCOS患者获得的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染色体数目异常减少的现象,基于CNP/NPR-B通路调节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的机制以及上述研究的发现,PCOS患者卵巢中过度表达的CNP/NPR-B通路可能异常地将卵母细胞抑制在第1次减数分裂阶段,从而造成细胞核成熟与细胞质成熟的不同步,致使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受到干扰,最终表现为卵巢中异常不排卵卵泡的产生。然而,也有研究证实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在卵巢中发生排卵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19],在此考虑到排卵和卵母细胞成熟并非是一种完全的耦合关系,现有的研究还不足以证明CNP/NPR-B通路在PCOS动物模型卵巢中的过度激活是否会通过引发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异常,从而造成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并最终表现出大量不排卵卵泡的特征,未来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对相关分子机制进行证实。
4 C型利钠肽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应用
卵母细胞IVM技术是指将未成熟的卵丘-卵母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自未成熟的小窦卵泡中取出,之后在体外将COC中的卵母细胞诱导发育至第2次减数分裂的MⅡ期,之后再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及胚胎移植的新型辅助生殖技术[20]。IVM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存在卵母细胞
然而,在上述临床情况中对COC进行传统性的IVM方案时,有基于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在针对这些质量不佳的卵母细胞进行IVM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卵母细胞染色体减数分裂过早恢复与细胞质成熟不同步的时序问题,细胞质中的微管、肌动蛋白丝和染色质无法发生正常的交互以完成染色体的正常分离,继而对细胞的不对称性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并致使极体形成发生异常,此外,细胞骨架的成熟时间不足也对卵母细胞中的细胞器重排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出现卵母细胞质量降低与不满意的临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的研究从抑制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并维持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的间隙连接通信的角度出发,开发出了基于应用CNP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前培养技术(prematuration culture,pre-IVM)技术,以合理延长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状态的时间,为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所需子的合成提供时间,改善卵母细胞的质量,这一方案在近年来成为了IVM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方向[25]。Ang等[26]的
在接受了根治性卵巢切除术并且需要生育力保存的患者中,Kirillova等[29]收集了切除的卵巢组织中的窦卵泡,并对其中未成熟的COC首次应用了添加CNP的pre-IVM方案,结果表明这种双相IVM方案相较于传统IVM方案将卵母细胞成熟率提高了21%,且将传统方案中11%的卵母细胞闭锁率降低至2%。这些结果的出现可能是由于CNP能够降低卵丘细胞转移率并维持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的细胞通信,从而保证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代谢调控[30]。这项研究首次发现对来源于离体人卵巢组织的COC进行pre-IVM方案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研究样本的稀缺性造成样本量较小,未来仍然需要更大规模的深入研究来充分证实其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增加更多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的可能性。
5 小 结
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短肽分子,CNP维持着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阻滞状态,对卵母细胞成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CNP/NPR-B通路在PCOS动物模型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在PCOS的发病机制或进展中的潜在作用。在辅助生殖中,CNP的应用有望推进卵母细胞IVM技术的发展,在使用质量欠佳的卵母细胞时提供一种IVM的补救方案,给予患有PCOS或有生育力保存需要等患者更为可靠的辅助生殖支持。然而,未来仍需更加深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以确定基于CNP的新型IVM技术的遗传安全性、有效性及潜在受益人群。
参考文献略。
来源:张天宇,吴亚玲,胡殿兴,等.C型利钠肽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5,41(05):378-38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