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前沿智慧 佑稚童坦途 儿童白血病 淋巴瘤专场 |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系列报道
2025-08-03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儿童白血病 淋巴瘤

2025年7月11日-13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哈尔滨成功召开。7月12日下午,儿童白血病、淋巴瘤专场圆满举办,儿童白血病、淋巴瘤领域权威专家齐聚,共同探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前沿进展,智慧火花碰撞,创新思维交融,不断为领域发展注入新活力。医脉通特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开场致辞


儿童白血病、淋巴瘤专场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郝文鹏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郑州大学儿童血液肿瘤研究所刘玉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竺晓凡教授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致开场辞。他们指出,近十几年来,中国儿童血液肿瘤诊疗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儿科队伍建设日益壮大。然而,儿童患者数量下降、科研资源匮乏及国际学术交流不足等现实问题,正制约着儿童血液肿瘤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期待未来该领域能够积极开展临床试验,让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亮相国际舞台,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最终惠及越来越多的儿童患者。


DM_20250803171538_001.JPEG

郝文鹏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02.JPEG

刘玉峰教授致辞


DM_20250803171538_003.JPEG

竺晓凡教授致辞


DM_20250803171538_004.JPEG

马军教授致辞


学术报告


01柳暗花明又一村,免疫治疗推动儿童ALL领域精准化进程


在刘玉峰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郑胡镛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郝良纯教授系统阐述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发展历程和未来研究方向。


历经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三次革命,儿童白血病治疗水平明显提升。但对于ALL特别是复发/难治性ALL,传统化疗疗效有限,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单克隆抗体等免疫治疗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清除,多项研究已证实免疫治疗在ALL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儿童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明显提高,改变了传统化疗的治疗困局。未来,临床应继续优化费城染色体样ALL等高危亚型的治疗,并探索创新靶向免疫治疗方案,从而为ALL领域提供更多治疗新思路。


DM_20250803171538_005.JPEG

刘玉峰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06.JPEG

郑胡镛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07.JPEG

郝良纯教授作专题报告


02锚定CAR-T细胞疗法,复发/难治性儿童血液肿瘤患者迎来治疗新希望


在竺晓凡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宁玲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本尚教授介绍了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儿童血液肿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复发、难治是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治疗难点与重点,然而,既往化疗、手术及放疗等手段疗效有限,复发/难治性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亟需新的治疗方法。CAR-T细胞疗法疗效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治愈性药物,且相比于传统化疗,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如治疗时间缩短(仅需2~3周)、住院次数减少(多数患者只要住院一次即可)以及骨髓检查次数相对减少等,助力儿童患者更佳临床获益。此外,基于CAR-T细胞疗法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以改善患者治疗结局。


DM_20250803171538_008.JPEG

竺晓凡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09.JPEG

王宁玲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10.JPEG

李本尚教授作专题报告


03剖析脐血移植优势与挑战,解锁未来探索新方向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沈树红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杨文钰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方建培教授梳理了脐血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移植体系的成熟及支持治疗的进步,脐血移植已逐渐成为急性白血病重要的治疗方案,其优势在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较强、复发风险较低,但不足之处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和非复发死亡率(NRM)较高。展望未来,脐血移植需解决细胞剂量限制和免疫重建延迟等核心挑战,同时,优化并发症管理、建立移植后预防复发方案,进一步提高脐血移植在白血病治疗领域的地位。


DM_20250803171538_011.JPEG

沈树红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12.JPEG

杨文钰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13.JPEG

方建培教授作专题报告


04关注特殊人群,ML-DS患者治疗前路光明可期


在郝文鹏教授和华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小艳教授的主持下,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马夫天教授分享了唐氏综合征相关髓系白血病(ML-DS)的治疗进展。


唐氏综合征(DS)是人类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DS儿童患者罹患髓系白血病的风险较正常儿童增加。目前,ML-DS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独立病种,其治疗不能等同于正常儿童的白血病治疗。近三十年来,国际上各诊疗协作组对ML-DS的治疗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提高复发/难治性ML-DS儿童患者生存率。此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去甲基化药物、4-羟苯基维胺等治疗药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未来仍需更多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DM_20250803171538_014.JPEG

郝文鹏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15.JPEG

吴小艳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16.JPEG

马夫天教授作专题报告


05聚焦儿童HL治疗挑战,靶向及免疫疗法助力患者临床获益


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举教授的主持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鞠秀丽教授介绍了儿童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挑战和进展。


儿童HL整体预后良好,但高危组及早期未获得完全缓解的儿童患者容易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且传统治疗方案难以兼顾疗效与安全性平衡问题。在此背景下,靶向及免疫疗法应运而生,并取得重大突破。对于高危组HL患者,靶向药物联合方案可明显提升EFS;对于复发/难治性HL患者,CAR-T细胞疗法耐受性良好,可带来临床获益。此外,在精准与免疫治疗时代,中国需积极应对创新药物可及性受限及高级别本土循证证据缺乏等挑战,持续改善儿童HL患者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


DM_20250803171538_017.JPEG

高举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18.JPEG

鞠秀丽教授作专题报告


06从奠基之作到持续探索,CCCG淋巴瘤研究小组推动儿童淋巴瘤领域稳步前行


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常健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贾月萍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高怡瑾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CCCG)淋巴瘤研究小组的发展脉络。


1995年,CCCG淋巴瘤研究小组第一次以中华儿科学会血液学组的名义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恶性淋巴瘤诊疗建议》,叩开了中国儿童淋巴瘤方案研究的大门。此后,CCCG淋巴瘤研究小组持续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涵盖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HL等病种,持续推动中国淋巴瘤领域发展。CCCG淋巴瘤研究小组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目前,仍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以切实改善儿童患者预后。


DM_20250803171538_019.JPEG

常健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20.JPEG

贾月萍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21.JPEG

高怡瑾教授作专题报告


07儿童HL ctDNA动态监测初显成效,未来探索行而不辍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学群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江莲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翼鷟教授分享了儿童HL循环肿瘤DNA(ctDNA)动态监测多中心研究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HL ctDNA研究结果越来越丰富,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中国研究结果显示,与德国儿童HL相比,中国儿童HL患者免疫球蛋白λ样多肽5(IGLL5)突变频率更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基因改变发生率更低,但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基因改变发生率相似。并且,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ctDNA是化疗快慢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相比于影像学检查,血浆ctDNA动态监测能够更早提示复发。以此为立足点,未来我中心将继续收集并分析其他病种数据,为改善淋巴瘤患者临床结局提供更多可能。


DM_20250803171538_022.JPEG

罗学群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23.JPEG

江莲教授主持


DM_20250803171538_024.JPEG

张翼鷟教授作专题报告


会议总结


会议接近尾声,刘玉峰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儿童白血病、淋巴瘤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分享与交流,为后续临床研究带来全新思路。希望未来各中心能够团结协作,携手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为全球儿童白血病、淋巴瘤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另外,各中心应积极推动国内外研究成果切实落地中国临床实践,助力中国患者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DM_20250803171538_025.JPEG

刘玉峰教授总结


医脉通将持续为各位同道报道2025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各专场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