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聚智汇冰城,精准施治启新篇 白血病专场 |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系列报道
2025-07-25 来源:医脉通

2025年7月11日-13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圆满收官。7月12日,白血病专场精彩纷呈,国内顶尖血液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红细胞疾病、白血病分型诊疗、免疫细胞治疗等前沿热点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推动白血病诊疗领域的规范化与精准化发展。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大会致辞

白血病专场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和姜尔烈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他们指出,与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相比,目前临床对白血病领域的关注似乎有所下降。近年来,随着新药不断涌现,以及诸多原创性的发现,白血病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并有望转化为临床获益。相信在新药的推动下,白血病领域将获得更多关注,并在未来5-10年内持续发展,造福更多患者。最后,预祝此次大会顺利召开。


DM_20250725170524_001.JPEG

贡铁军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02.JPEG

沈志祥教授致辞


 DM_20250725170524_003.JPEG

王建祥教授致辞


 DM_20250725170524_004.JPEG

姜尔烈教授致辞


学术报告

01红细胞疾病学科创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实践探索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施均教授以”红细胞疾病学科创新性临床转化研究”为题进行了学术分享。


红细胞疾病的临床异质性大,临床诊疗存在诸多难题。针对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诊断难、复发难治等问题,研究发现KLRG1可作为特异性标志物,且证实PI3K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患者。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领域,CD38单抗可用于改善血小板无效输注,并促进部分造血恢复。对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起效迅速,可实现持续缓解。这些研究成果为红细胞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彰显了临床需求驱动下基础与转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DM_20250725170524_005.JPEG

侯明教授、张会来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06.JPEG

施均教授作专题报告


02破局诊疗难点:老年与继发性AML的实践探索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中兴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苏江教授分享了老年和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治方案的实践探索。


继发性AML与老年AML常交互共存,这类患者通常伴有高危预后因素和较低的体能状态,因此对靶向药物的需求更为迫切。目前,FLT3、BCL-2、IDH1/2及Menin抑制剂已共同构成AML的靶向治疗药物阵列。靶向药物与化疗的联合应用,以及靶向药物之间的协同联用,在AML患者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CMG方案(低剂量阿糖胞苷+米托蒽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BCL-2抑制剂已在初治继发性AML患者中显示出优势,其疗效仍需通过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DM_20250725170524_007.JPEG

姜中兴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08.JPEG

张苏江教授作专题报告


03MDS治疗策略:从标准到前沿


在北京协和医院韩冰教授的主持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常春康教授详细介绍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疗进展。


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发病率随年龄不断递增。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及分子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M)均强调可根据分子学特征对MDS进行分类,结合基因突变的IPSS-M可更精准地评估患者预后。对于高危MDS患者,去甲基化药物(HMA)联合其他药物(如BCL-2抑制剂)的“HMA+X”方案已成为基石治疗,但HMA治疗失败仍是亟待解决的临床挑战。对于MDS的疗效评估,临床应重视细胞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缓解,可提供更精准的评价依据。

 

DM_20250725170524_009.JPEG

韩冰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10.JPEG

常春康教授作专题报告


04引领治疗变革:ALL的靶向治疗进展


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素君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刘兵城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迎教授深度剖析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靶向治疗进展。


当前ALL治疗已形成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手段联合的整体策略。对于费城染色体阴性ALL(Ph-ALL)的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结合年龄分层制定:年轻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应优先考虑儿童特点联合化疗方案,老年患者则倾向低强度方案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研究显示,对于新诊断的Ph-ALL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在儿童治疗方案中添加BCL-2抑制剂,可将诱导治疗后的微小残留病(MRD)清除率从50%提高至70%+。在Ph+ALL领域,临床探索了无化疗方案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CD19/CD22 CAR-T治疗策略。未来,兼顾疗效、安全性与可及性的联合方案将进一步优化ALL疗效。

 

DM_20250725170524_011.JPEG

高素君教授、刘兵城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12.JPEG

王迎教授作专题报告


05关注特殊人群:老年AML治疗新策略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魏辉教授就老年AML的治疗进展进行了深入分享。


老年AML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既往治疗方案的疗效欠佳。近年来,老年AML患者的疗效逐步改善,这与治疗策略的优化密切相关。老年AML的治疗需结合患者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及遗传学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靶向治疗的发展为老年AML患者带来新希望,多种联合治疗方案提高了完全缓解(CR)率,并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尤其对伴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效果更明显。未来,基于分子遗传学和MRD监测的精准治疗,将进一步提升老年AML的诊疗水平。

 

DM_20250725170524_013.JPEG

牛挺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14.JPEG

魏辉教授作专题报告


06追求更佳获益:CML患者TKI治疗优化之路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京华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以“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TKI剂量优化治疗”为题进行精彩分享。


TKI剂量优化对改善CML患者耐受性、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研究显示,CML患者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后降低TKI剂量,不影响达到更深的分子学反应和维持MMR。一项关于第三代TKI不同起始剂量的回顾性研究显示,30mg起始剂量组在分子学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与40mg组相似,但在耐受性方面更优。这些发现为CML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的剂量调整策略成为临床关注重点。

 

DM_20250725170524_015.JPEG

王京华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16.JPEG

江倩教授作专题报告


07迈向无化疗时代:急性白血病治疗新模式


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治林教授和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曾东风教授的主持下,北京朝阳医院主鸿鹄教授分享了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新模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领域,主鸿鹄教授团队证实口服砷剂可替代静脉剂型,并成功建立了低危和高危APL的“无化疗家庭治疗模式”,该方案已被纳入国内外多个指南。在砷剂耐药机制研究中,团队发现PML蛋白突变热点区及其导致砷剂耐药的机制,并探索了克服耐药的V-CAG方案。此外,对于AML患者,主鸿鹄教授团队开发了DAV新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维奈克拉),研究显示其诱导缓解率及OS高于传统DA方案。在Ph+ALL领域,团队致力于改善患者生存,探索了无化疗的诱导方案、基于MRD的个体化分层治疗体系,以及克服T315I/复合突变耐药的新方案。


DM_20250725170524_017.JPEG

贾治林教授、曾东风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18.JPEG

主鸿鹄教授作专题报告


08条分缕析:ALAL的规范化诊疗与鉴别思路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少元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彭军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秘营昌教授系统介绍了系别模糊急性白血病(ALAL)的分类演进及诊疗要点。


ALAL的诊断核心在于原始细胞≥20%且免疫表型无法明确归入单一谱系,包括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精准诊断与基于分型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对于伴BCR::ABL1的MPAL,目前的治疗推荐采用ALL治疗方案联合TKI,对于伴B细胞/髓系白血病特征的MPAL未特指型(NOS),其治疗方案则倾向采用ALL治疗方案。秘营昌教授团队探索了含维奈克拉的低强度联合方案在ALAL患者中的应用,显示出较高的缓解率,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DM_20250725170524_019.JPEG

王少元教授、彭军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20.JPEG

秘营昌教授作专题报告


会议总结

大会接近尾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邵英起教授的主持下,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方美云教授进行了总结。本次大会涵盖红细胞疾病、ALL、AML及CML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了国内白血病诊疗的最新进展,尤其在老年患者个体化治疗、无化疗方案创新等方面的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近年来白血病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令人瞩目,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R率大幅提升,离不开诊断技术的革新与治疗策略的优化,彰显了学界攻坚克难的不懈努力。当前白血病领域仍存在部分尚未攻克的诊疗难题,亟待学界同仁凝聚智慧、共话新篇,为推动血液学领域的创新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DM_20250725170524_021.JPEG

邵英起教授主持


 DM_20250725170524_022.JPEG

方美云教授总结


医脉通将持续为各位同道报道2025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各专场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